泷川幸辰(たきがわゆきとき),明治24年生于冈山市,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大正元年他考入
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师从胜本勘三郎(かつもとかんざぶろう)教授学习刑法。 但是自学生时代起,泷川幸辰就表现出与导师相左的刑法思想,成为旧派理论的追随者。 为进一步研究刑事法学,泷川于1922年赴欧留学。在德国他先是在
柏林大学拉德布鲁赫教授指导下研习法哲学,后来到
法兰克福大学师从M.E.迈耶教授专攻刑法。1924年自回国后,他就任
京都帝国大学刑法学教授,相对前几名旧派学者,他的思想较为先进。
泷川先生在其著作《刑法讲义》、《刑法读本》中,对于“通奸罪”只适用于妻子一方的法律提出批判。他的这一主张,遭到了
贵族院议员菊池武夫和政友会宫泽裕等人的攻击,被指责为共产主义的学说,因此上述书著被禁止发售,
斋藤实内阁的文部大臣鸠山一郎,甚至对京大校长小西重直提出罢免泷川的要求。尽管小西校长拒绝了这个要求,但根据文官分限令,泷川仍被迫停职。面对这一事态,京大法学部全体31位教授提出辞职以表抗议,但是未得到学校当局和其他学部的支持。接着小西校长也被迫辞职,随着强硬派的新任校长松井元兴(理学博士,后为
立命馆大学校长)的上任,事件迅速得到了平息。最终导致了泷川教授被免职,佐佐木惣一(后为
立命馆大学校长)、宫本英雄、森口繁治、末川博(后为立命馆大学校长,总长)等教授也被免职,其余14名教官辞职的结果。这一起压制思想的事件,史称“
泷川事件”,也称“京大事件”。
泷川事件导致了
京都帝国大学的17名原任教官辞职,并转往
立命馆大学担任教授及助教。而这一事件,亦成为了黑泽明监制的战后第一部电影《青春无悔》(1946年)的背景。
昭和21年,泷川重返
京都帝国大学任教授并担任法学院院长至昭和25年。昭和23年,日本刑法学会创立,泷川先生担任首届理事长,昭和28年担任
京都大学第15任校长,直至昭和32年届满退职。泷川幸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因为他曾被逐出大学讲坛,也因为他的刑法思想触怒了政府当局。团藤重光先生这样称赞道:“斗争与激情,伴随着他的一生。”
泷川先生以罪刑法定主义为核心构筑了自己的刑法理论,对法西斯刑法理论中有害于人权的思想作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罪刑法定主义的精神是保护弱者免受强者的侵害,在社会内部存在强者与弱者的对立时,罪刑法定主义就必须成为刑法的铁则。否则,刑法就会变成阶级压迫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