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彝山》是由
中国国家京剧院以小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为基本素材,并借鉴河南越调《七擒孟获》创作改编的历史类京剧剧目。
剧情简介
彝王孟获四次遭擒。为救夫祝融敲响铜鼓。孟获阿姐孟齐劝阻众人。孟获安然回寨后,提出诱蜀兵饮毒泉的计谋。孟齐感到诸葛亮与以往汉人不同,遂出言相劝,谁料孟获固执己见,孟齐愤而离去。施毒计,祝来与关索及众蜀军毒发。诸葛亮将仅有一瓶解毒灵药给祝来服下。这使乔装的孟齐深受感动,并毅然挺身而出,带领诸葛亮找寻解毒草药。祝融假装议和,刺杀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六擒孟获,又礼送二人回山。这深深地触动了祝融。孟获邀藤甲兵助战,孟齐毅然阵前阻兵,被藤甲兵箭雨射死。面对凶猛的藤甲兵,蜀军节节败退。诸葛亮无奈中施火攻之策。孟获七次被擒。泸江边,怒不可遏的关索鞭打孟获。诸葛亮闻讯赶来,怒斥关索,此情此景使孟获心生愧意。面对血染的泸江,诸葛亮为不能阻止战争而痛不欲生,祈求苍天降罪于己。这些肺腑之言,令孟获猛醒,他向天盟誓,“彝汉从此不再战”。
主创人员
创作人员
表演人员
角色人物
戏曲表现
舞台设计
《泸水彝山》的舞台上已没有传统京剧表演的“一桌二椅”,取而代之的是以少数民族风景画构成的巨大背景,其中有遮天蔽日的深山老林,使舞台仿若一个茂密的绿色原始森林;也有汹涌奔腾的大江大河,随着灯光的变幻,时空也随之流转,营造出不同的舞台场景;在第二场还有一个真的瀑布在舞台的上方,当诸葛亮在孟齐的帮助下找到解救将士的泉水时,舞台上真正的瀑布从天而泻。
此外,舞台上还增加了十几组效果灯。光线的明暗变换更加自如,诸葛亮在军帐内与将士们在火烧战场上的厮杀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产生了如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
音乐舞蹈
《泸水彝山》的现场音乐采用的是剧场环绕立体声,这在京剧演出中尚属首次。剧中除了有传统的京胡、月琴、二胡“三大件”外,还加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时少数民族乐器数量高达70%。此外,还有琵琶、竹笙、洞箫等原本京剧不用的民族乐器加入。
《泸水彝山》除了京剧传统的唱念做打外,还引入了彝族歌舞,衬托出彝族的风土民情。如在夜渡舞蹈中,为表现以竹竿撑地助航,空中出现了双人“撑竿跳”。藤甲兵的盾牌舞非但借鉴了“兵马俑舞”,而且以木板、竹筒打出西洋军鼓的变奏,与京剧锣鼓相辅相成,更新了打击乐的音响结构和色彩。为了增强藤甲兵在“火烧”时的舞蹈形象,还将服装的颜色改为深红色,增加了衣服下片的数量,使其更具垂感和飘逸感,并在京剧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身着露脐装的彝族姑娘。
唱腔表现
《泸水彝山》仍以传统的曲调和板式为底色,同时又融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使其旋律既没有拘于主演的流派而削足适履,也没有一味追求创新而出现的“怪腔怪调”。该剧为表现地域和民族风情,音乐中引进了云南《小河淌水》等音乐的成分。另外在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方面,幕间音乐和对话音乐紧密配合剧情和戏剧情节,成为京剧整体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目鉴赏
《泸水彝山》较之原故事素材和越调《七擒孟获》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主题立意更加鲜明。该剧把艺术创作的视角切入到人们熟知的内容和形式,并用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予以观照。把《三国演义》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放置在21世纪的戏剧舞台上,重新审视,通过梳理“擒”与“纵”的关系,寻找跨越时空的共鸣点,使“熟悉”的故事产生“陌生”感和“新鲜”感。“七擒孟获”仍然是构成这出戏的情节主线,是戏的表层结构。剧本在描写“擒与纵”的过程中,浓墨于纵、铺墨于擒,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表现和开掘诸葛亮为何而战、为何而擒、为何而纵的内心世界,紧扣“攻心为上,以德安邦”的主旨;二是戏的结构清晰,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剧本在保留原越调《七擒孟获》中“大帐”“洞府”“祭江”等场景外,围绕着戏剧的最高任务,增加了孟齐、祝来等人物,设置了“饮毒泉”,“孟齐之死”,强化“四川告急”和藤甲兵所形成的危机感等等,将攻城拔寨和收心安邦等情节描述紧紧地扭结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节的发展中;三是根据剧情的需要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入情入理地编织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剧中诸葛亮、祝融、孟齐、孟获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血肉丰满。其中“祭江”一场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创作者最着力之处,其思想性、艺术性都为观者所赞叹,可谓全剧的点睛之笔。(《中国京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