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畔吟序
唐代李白散文作品
《泽畔吟序》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崔成甫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
作品原文
泽畔吟序
《泽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公代业文宗,早茂才秀。起家校书蓬山,再尉关原作开,误辅,中佐于宪车,因贬湘阴。从宦二十有八载,而官未登于郎署,何遇时而不偶耶?所谓大名难居,硕果不食。流离乎沅、湘,摧颓于草莽。同时得罪者数十人,或才长命夭,覆巢荡室。崔公忠愤义烈,形于清辞。恸器泽畔,哀形翰墨。犹《风》、《雅》之什,闻之者无罪,睹之者作镜。书所感遇,总二十章,名之曰《泽畔吟》。惧奸臣之猜,常韬之于竹简;酷吏将至,则藏之于名山。前后数四,蠹伤卷轴。观其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至于微而彰,婉而丽,悲不自我,兴成他人,岂不云怨者之流乎?余览之怆然,掩卷挥涕,为之序云。
作品鉴赏
李白的这篇《泽畔吟序》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崔成甫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文章写崔成甫因韦坚冤狱的牵连,远谪湘阴,忧伤愤懑,写成《泽畔吟》诗稿,李白为之作序,序中深刻地揭露了贪官污吏的残暴。比如说崔成辅因恐奸臣发现这些抒发对朝廷表示不满的诗稿,会加重对他的迫害,乃“常韬之竹简,酷吏将至,则藏之于名山,前后数四,蠹伤卷轴。”短短几句话,对当时权奸当道,酷吏横行,政治黑暗的批判,鞭辟入里。文章言简意深,发人深思,是与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挫折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1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