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奴:意指洋人的奴才。洋奴是近代列强入侵中国以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概念。 原来中国人称欧洲殖民者为蛮夷,如“英夷”,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明确禁止中国人称西方人为“夷”,因而把西方人称为洋人逐渐流行开来。
甲午战争以后,称日本人为“东洋人”也曾十分流行。中国人称那些给洋人作奴才的中国人为“洋奴”。
指崇洋媚外,甘心受外国人驱使者。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燕樵 发了这样大的‘雄心’之后,身上都觉松快,陡然间从奴隶变成人,从洋奴变成了高等 华 人。”
洪深 《赵阎王》第七幕:“那洋人虎视熊盼,四处指点;那洋奴胁肩谄笑,一路奉承。”
1999年新加坡早报网张汉音博士做出有关文化价值观的调查,他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新加坡华族学生来世不想当华人而在舆论界引起了些许震动,其中11.8%想当洋人,8.2%想当
日本人。报道同时提出说这不仅是华人族群认同问题或崇洋媚外的心理问题,而是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自尊自信、不亢不卑的人的问题,认为是受到外来的影响,造成部分华人从出娘胎开始就没有被教育和培养成华人,只不过是保留其华文名。另外严孟达也提出华人取洋名实在可圈可点,说弃原名取洋名,举手投足都浸染在“洋文化”中而迷惑不醒,身虽为华人而心已非华人,今生既已“选定”,来生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了。报道也提出新加坡人首先是无知,不少新加坡华人对华族文化及历史所知有限,因此无法建立起身为华人的自尊和自信。不过,自古已然并不符合事实,华人传统上是“贵华夏,贱蛮夷”,只能说某些时期某些人有媚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