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唐代储光羲诗作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写给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的。诗文描述了盛唐万国来朝的背景下,晁衡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大唐,在国子监刻苦学习,并登科入仕,并夸赞了晁衡风度翩翩,直言两人促膝长谈,只觉时光短暂。诗文表达了作者对晁衡的赏识与敬仰。
诗词原文
洛中①贻②朝校书衡③,朝即日本人也
万国朝④天中⑤,东隅⑥道最长⑦。
吾生⑧美无度⑨,高驾⑩仕春坊⑪。
出入蓬山⑫里,逍遥⑬伊水⑭傍。
伯鸾⑮游太学⑯,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⑰。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 洛中:洛阳。
② 贻(yí):赠送。
③ 朝校书衡:朝,指朝衡(晁衡),晁衡,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中文名。校书:唐官名,掌校刊经籍。阿倍仲麻吕725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
④ 朝:朝贡,朝见。
⑤ 天中:指洛阳,唐朝的东都。古代认为北斗星是天之正中,洛阳居北斗星下为地之正中,玄宗前期多居洛阳接见各国的朝拜。唐,许浑洛中游眺贻同志》:“康衢一望通,河洛正天中”
⑥ 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这里指日本。当时人们认为日本处在日出的地方,故以为名。
⑦ 道最长:当时人认为日本距离唐朝京城一万四千余里,在海上航行,经常遇到暴风漂流的威胁,水路十分艰险,航行时间很长,与新罗等各国相比,东边的日本道路最长。
⑧ 吾生:一作“朝生”,即朝衡。 生:指研究学问的读书人。
⑨ 美无度:英姿焕发,才华超群。《诗经·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
⑩ 高驾:乘坐高车,言得意、荣耀。
⑪ 仕春坊。在太子宫府为官。时晁衡为左春坊校书。仕:做官出仕。春坊:对太子宫府的称呼。唐置太子参军府,以统辖众务,以左右二春坊来领各局。
⑫ 蓬山:即蓬莱山,也作蓬壶,海中仙山名。
⑬ 逍遥:也作消摇,优游自得的样子。
伊水:流经洛阳的一条河流,注入洛河
⑮ 伯鸾:东汉梁鸿字伯鸾,曾受业于太学,博览无不通。此以喻朝古代学校名。
太学:古代国学。唐代太学与国子学四门学等并隶属予国子监。当时唐朝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都由国子监管辖。每馆各有博士、助教,称为学官。国子监有祭酒,司业、丞簿,称之为监馆。太学诸生三千员,新罗、日本诸国都派遣使入朝受业。”(《唐语林》)。诗人这里以梁鸿受业太学而取得优异成绩来喻朝衡的。
⑰ 洞房:深邃的居室。
⑱ 朝光:晨光。
白话译文
万国的使者、留学生都到天下之中的洛阳来朝见,东边的日本道路最为遥远。日本留学生朝衡风度翩翩,才智超群;他在皇太子的书库左春坊里任司经局校书郎。经常到青山之间游览,在碧绿的伊水之滨逍遥。他像东汉的梁鸿一样,在太学中学习,经常读书到深夜,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西下的夕阳挂在高高的大殿角上,凉冷的秋风吹人深邃的内室中。我们在一起促膝长谈,共诉长期分别的思念,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次日的清晨。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晁衡(阿倍仲麻吕)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晁衡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于公元725年来到洛阳“闲居清洛滨”,入东都太学,并在当时结识了晁衡。当晁衡完成学业时,储光羲作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以贺。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储光羲写给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的。阿倍仲麻吕是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国名字叫晁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洛阳,所以诗题叫“洛中贻朝校书衡”。晁衡也在洛阳任职,所以诗中有“逍遥伊水傍”的诗句。“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开篇点明了开元盛世时万国来朝的盛景,下句“东隅道最长”转折讲日本到中国路途遥远。日本在唐朝多次派遣唐使入朝,但因路途遥远,还要跨越忙茫茫大海,能成功到达大唐的,只有少数。此句也表明作者佩服晁衡不远万里来唐学习的心情。
前面的背景铺垫交待好之后,后六句“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作者开始表达对晁衡的钦佩之情,直言晁衡刻苦嗜学,才貌兼优,为人潇洒。上能名扬太学,出仕任官,下能漫游伊洛,逍遥山水间。溢美之词,溢于言表。最后两句”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表达了作者对两人促膝长谈不能尽言所语,不觉时间短暂的感叹。晁衡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储光羲也是其密友一名,两人友情深厚,惜别之时,自然恋恋不舍。
这首诗赞美了晁衡的人品才学,羡幸他在中国受到的优礼。如果再进一步看,它实际上是赞美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名家点评
郭祝崧:“诗用梁鸿典故,表明晁衡所谈当属涉及日本政局动荡情况,并且深为关切。‘美无度’一语,或是井上、依田刻划晁衡形象的依据。”
人物简介
作者简介
储光羲(707一约760年),唐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授予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被贬在岭南(今广东、广西等地),后死在贬所。其诗多写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原有文集七十卷、政论十五卷、九经分义疏二十卷,已佚,现仅存《储光羲诗》。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的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后裔,姓朝臣。717年(唐开元五年),多治比县守从日本难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远赴唐,19岁的仲麻吕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仲麻吕经过数年寒窗苦读,参加唐制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725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等职。由于他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赏识,后被任命为秘书监,赐名晁衡,经常在御前侍奉。但据《旧唐书》记载“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新唐书》也记载“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并无赐姓名之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5
目录
概述
诗词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