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甫街37号(文庙院内),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84年4月,洛南县博物馆成立,并正式开放。
2011年9月14日,开始筹备、修缮洛南县博物馆。
2014年11月26日,洛南县博物馆竣工,并试开馆面向公众开放,同年12月18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洛南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依托文庙古建筑建立,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呈纵轴式对称布局,宫墙之内包括后、中、前三院,后院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两旁东厢、西厢各7间,中院内正有朝门三间,两边名为月亮门。院中为泮池,架两孔石桥于其上,两旁竖有栏杆,东有名宦祠、尊经阁,西有乡贤祠、忠义祠。前院中为木牌楼,名曰“棂星门”,东开“启风门”,亦名“东礼门”,西开“腾蛟门”,亦名“西礼门”。最外沿街道为照壁,长9.2米,厚0.82米,高7.3米,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二龙戏珠”。
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通长14.85米,进深11米,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桔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四角角柱稍高,层层伸出的斗棋“翘起”,形体圆实,不仅使梁、柱、枋结构紧凑,而且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性。殿前月台长15.2米,宽8.1米,面积113.1平方米,中间斜面台阶雕刻着蟠螭翔凤。
耸立在前院中间,门高约25.2米,进深4.95米,面阔17.6米,占地89平方米。四柱三楼,柱高8.4米,柱顶52厘米,上下三层(三个楼头),以正楼最为突出,脊首覆有云罐,造型浑厚大方,左右二楼次于正楼,呈品字形,两旁尚有砖墙。整个牌楼,上搪花脊六兽。檐下层层斗棋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精刻细绘着花,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紧靠柱跟,8个扶柱根部有石狮4对,中间2对大而圆实,分踞内外,旁有2对小巧玲珑,大匾上婆金大书“棂星门”3个大字。
专题陈列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举办《20世纪洛南书画名家作品收藏展览》活动,共征集展览20世纪洛南书画名家作品87幅。
1993年—2014年,洛南县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洛南县出土文物展》《馆藏书画精品展》《毛泽东像章展》等多个展览并在各乡镇巡回展出。
馆藏文物
综述
洛南县博物馆藏品来源为考古发掘、征集;藏品类别有化石、石器、铜器、铁器、陶器、古钱币、古字画、古籍版本、革命文物、杂品十大类别;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447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03件(套)。
重要藏品
洛南县博物馆重要藏品有商代父辛爵杯、宋代黑釉盏、清代蜀绣贺幛十屏等。
藏品保护
洛南县博物馆对藏品保护坚持保管、整理、研究的指导方针,但藏品保存设施还相对比较落后。
文化活动
洛南县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以及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等多个博物馆联合通过持续9年的旧石器遗址调查及发掘工作,在洛南盆地南洛河及其支流两侧二级以上不同高度的阶地上共确认旷野类型地点268处,总计获得各类石制品13579件。同时,1995年—1997年,通过连续3年对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系统的考古发掘,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此外,还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洛地区文管会合作编写了《洛南盆地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研究》一书。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1日,洛南县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机构设置
洛南县博物馆是国有事业单位。
洛南县博物馆由国家全额拨款。
洛南县博物馆设宣教、保管、保卫三个部门。
洛南县博物馆有编制7人,有职工9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人。
1984年4月—2014年2月,平均年接待观众人数约3000人。
参观信息
洛南县博物馆位于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甫街37号(文庙院内)。
从洛南县人民政府步行出发前往洛南县博物馆约0.314千米。
9:00—17:00,周一闭馆。
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