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音乐,是指18世纪欧洲,主要是
法国音乐中的一种趣味、一种风格,它并未形成一种流派,也谈不上在音乐发展史上有个
洛可可时期,它好像是在巴洛克音乐乌黑中的一块领地。以法国库普兰的键盘音乐为代表。
“
洛可可”一词原来是指17世纪末源于法国建筑方面装饰艺术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不严格遵从
法国古典主义法则,“洛可可”(rocaille)的原意为“贝壳工艺品”,用它称呼一种风格是带有某种程度上的贬意。
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无比轻盈、典雅的阶段,线条繁杂、装饰富丽,一直延续到1730年左右,正确地应称为“法式风格”或称“路易十六风格”,大约延续到1760年左右,基本上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沿着形式上更为夸张的方向进一步细节化,主要代表人物是皮诺。这一阶段所反映的
洛可可风格是奇想、多变,曾受到包括伏尔泰等人在内的许多人的批评。
音乐中的洛可可风格从未被严格地、细致详尽地描述过,评论家们对于多种多样的音乐现象都借用这一词,而其中多数用于17、18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库普兰写了许多
室内乐作品,多趋于玲珑秀巧、装饰华丽,深受国王路易十四的欣赏和喜爱。其特点与当时的建筑式样、装璜艺术有相似之处,这些作品便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的早期反映。法国的另外两位作曲家达坎和拉莫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也表现了这种华丽、优美的风格,并且迅速由法国流传到欧洲各国。在德国,亨德尔和巴赫等人的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亨德尔的《弥赛亚》中的一些装饰细腻的
复调手法,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某些变化多端的片断、甚至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轻松作品中,也常流露出洛可可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