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敬事街小学
洛阳市的小学
敬事街小学始建于1706年,是洛阳市现存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已有三百年多历史。学校1—6年级共12班,学生580人,在岗教师26人,离退休教师41人。学校总占地面积为7617.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432.93平方米。
学校历史
抗日战争洛阳市第十中学。自此校园一分为二。中学占北半部分,小学占南半部分(仍属原小学旧址)。一九六八年学校重点撤销仍归属老城区领导直至今日。一九八八年上级拨款26万元,在学校修建教学楼。同年十月二十六日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教学楼共三层,建筑面积为1438.21平方米。一九九四年九月寿春小学与敬事街小学合并,学校1-6年级共12班,学生580人,在岗教师26人,离退休教师41人。学校总占地面积为7617.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432.93平方米。
光荣传统
革命传统
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同盟会会员邢伦任校长,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和省立洛阳市第八中学同为豫西革命策源地。教师段松涛是农民革命组织“在园”的对外联系人。毕业生刘果为辛亥革命烈士。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积极参加抵制日货运动。学生李亚等四人还参加“豫西学生联合会”筹备工作。民国十九年(1930)十二月,中共洛阳军事委员会曾在学校以养蜂传习所为名,开办军事训练班,为革命培养干部。民国二十年(1931)上半年,中共洛阳县委曾在学校召开党的扩大会议,印发传单,准备武装暴动,学校还建立中共党小组,校长王歌均、教师王方兴、学生徐进才、徐开广加入共产党。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小组在中共洛阳县委委员,五区区委书记韩林直接领导下,发动师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民盟盟员陈蕴冰女士
陈蕴冰,女,1957年时39岁,河南孟津人,任教于洛阳市敬事街小学、附中,是民盟敬事街小学组长(直属民盟市委),按照材料上说,她是洛阳市最早的一批盟员,1956年曾参加民盟河南省第二届代表大会,是主席团成员,自敬事街小学附中民盟小组成立后,积极发展盟员。
基本情况
一九五八年以后,国内《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河南日报》《中国少年儿童报》《洛阳日报》《河南青年报》《无线电杂志》《洛阳古今》《中国工人杂志》《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南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刊登和报道过学校事迹。学校威名大振,成为全国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一九五九年十月学校被特邀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一九六零年六月学校做为正式代表出席河南省和全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同年又出席河南省洛阳地区、洛阳市、洛北区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学校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手段现代化。一九七八年初学校总结了六十年代电化教育的经验,把过去无线电发射遥控机教学和现今图、文、声、并貌的电化教学结合起来。建立了豫西文明的、独一无二的电教室。电教室共108平方米,内设大型玻璃屏幕,活动影幕、活动黑板、光子黑板、电磁黑板、绒布黑板、电影机、各种幻灯投影器、综合电教柜、柜内设有各种电源、灯光控制、音响、扩音、收音、录音、复制、语言、讯号传递等。这些设备大都是本着节约的原则、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电教室先后举行观摩课实验课、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等四百余节。进行小学生守则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主题队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智力竞赛、电影教育、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六百多次。据统计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五年在电教室活动的人数达到七万多人次。教师自制幻灯片两千多张,电教室为学校开展电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受到中央电教管《电化教育》杂志社,省电教管,省电教处,市电教管,市教委,区教委多次表彰和奖励,并多次接待上级领导视察和各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一九八六年经市政府批准,学校再次对外开放。先后接待日本防华团,美国堪萨斯州中小学教育代表团,世界银行教育巡视小组等外宾来校参观访问。同年学校又和美国堪萨斯州华盛顿小学建成姊妹学校。双方学生互赠照片,书刊,礼品,从而增进国际交往,联结友谊。
岁月悠悠,任重道远,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敬事街小学,迄今走过了三百多年历程。回首往昔,我们一路艰辛勇开拓;放眼今朝,我们与时俱进谱新篇;展望未来,我们志存高远创辉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足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当下,敬事街小学全体师生,铭记过去光荣的革命传统,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风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振兴老城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09:56
目录
概述
学校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