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组建的实验室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组建而成的。已形成了4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耐旱节水作物新品种选育、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研究、抗旱节水栽培新技术体系研究、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该重点实验室:(1)以现代植物遗传理论为基础,依据耐旱节水品种的遗传、生理机理,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为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选育与区域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小麦、玉米、烟草、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充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实现作物优质高产。(2)以作物个体或种群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作物生理生态功能和干旱逆境条件下作物生态适应的机理;揭示作物的光合生产、呼吸消耗、水分平衡特性,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3)以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和基因型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与抗(耐)非生物胁迫生产的理论、技术途径和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4)以豫西干旱、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研究,探明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研究半湿润半干旱区农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建立旱地农业增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新体系。
学术研究
近3年来,该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17篇,选育出拥有品种保护产权的小麦新品种1个(金丰3号)。目前在研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已构建了一支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代表,以青年博士为骨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有良好发展态势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李友军教授长期从事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和作物高产栽培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旱作区小麦夏玉米节水抗灾培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等科研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13部,在《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范教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8 19:24
目录
概述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