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汉墓壁画
西汉文物
洛阳汉代壁画墓迄今发现的共有11座,加上被盗出国的“八里台”西汉壁画墓,总计有12座。年代以卜千秋墓为最早,约在西汉昭帝——宣帝之间(公元前86——前49年)。
文物简介
最晚为朱村壁画墓,当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期。在这些琳琅满目的汉墓壁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汉时期墓室的建造技巧和壁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而且还深刻地感受到了汉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趣、观念。这里有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有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这是一个人神杂处、奇异怪诞的世界,这是一个现实图景与神话幻想同时并存,儒教和谶纬迷信共置一处的浪漫天地。
分类
洛阳汉墓壁画所涉及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①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及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最具代表性的是卜千秋墓的“升仙图”,此墓墓顶平脊上绘一幅完美的卜千秋夫妇升仙图,长4.51米,宽0.31米,图中在十三块砖上从前至后依次绘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二肖龙、双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卜千秋夫妇(男乘龙蛇,女乘三头凤)、伏羲、太阳、黄蛇等。这幅图可以说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升仙图的展开形式,长长的升仙队伍,显得气势雄大而壮观,完全是一个“飞龙乘云,腾蛇游雾”的逍遥世界。
②天像神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等,洛阳烧沟61号壁画墓的日月星云图,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天像图之一。在这座墓室顶部平脊十二块砖上,从前至后绘出一幅长3.5米,宽0.55米的日月星云图,依次为太阳、北斗、王帝 座、贯索、毕宿、心宿、鬼宿、月亮、虚宿、河鼓、右旗、织女、柳宿、叁星。
③历史故事类。“以古为镜,可知兴替”重视历史借鉴,在汉时甚为风行,并以壁画形式引导帝王臣民酌古而鉴今。为了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多在壁画中出现,比如孔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及猛将义士等。
洛阳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中发现的“二桃杀三士”,在墓室前堂隔梁正面,绘一幅长卷,高0.25米,长2.06米,图中共绘十三个大小不同的人物,左端有三座蓝紫色的小山峦,山右绘三武士,他们情态各异,或拔剑,或扶剑……。这幅画所表现的内容,右边八人很显然是“二桃杀三士图”,左边五人或说“周公辅成王图”,或说“孔子师项囊图”。
④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宴饮、歌舞、迎宾拜谒等场景。比如偃师辛村新莽墓壁画,此墓壁画共有八幅,其中以《庖厨图》等最为著名,其画中人物众多,形态生动传神,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中原地区人们的饮食习俗和浮华奢侈的社会生活场景。
⑤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例如偃师杏园村东汉墓壁画和朱村东汉曹魏墓壁画,其中杏园村“车马出行。
评价
我国壁画,始于周,盛于两汉晋唐之间。据古籍所载,当时壁画盛况空前,但可惜年代久远,加之天灾人祸,已无迹可考。
然而,洛阳出土的大量汉墓壁画遗迹,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洋洋大观。虽未必尽出于名家手笔,但从那动感十足的线条,气势古拙的笔意,简约适度的造型,浓淡相宜的墨色中,同样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充满原始活力、粗豪而浪漫的汉代艺术之魂。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上至皇室,下至豪门世族,殷富大户,皆崇尚厚葬,追求灵魂不灭,成仙为神浸透着汉代人的灵魂,这种从凡俗升华到天国的热切情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在汉墓壁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15:08
目录
概述
文物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