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地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
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
历史沿革
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巡逻和放牧活动。
该条约是中国承认锡金现状的基础。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这一历史界约。印度历届政府也多次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承认双方对锡金段边界线的走向没有异议。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属于双方已定边界。中方一直都认为,中印边界争议区分为东、中、西三段,并不包含锡金段。甚至1962年,在这一段边界也是相安无事的。
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以下简称“1890年条约”)划定。该条约第一款规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注:支莫挚山即今吉姆马珍山)。此段边界线走向条约叙述清晰准确,实地边界线沿分水岭而行,走向清晰可辨。
新中国成立和印度独立后,两国政府均继承了1890年条约以及据此确定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界,这反映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信件、印度驻华使馆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印方提交的文件中(见附录2)。长期以来,中印两国按1890年条约确定的边界线实施管辖,对于边界线的具体走向没有异议。边界一经条约确定,即受国际法特别保护,不得侵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起初无意放弃在亚东继承的英国特权。在中国政府废除这些非法特权的坚决立场面前,印军被迫于 1954 年撤出亚东镇。
1959年,西藏平叛事件后,中国政府逐步在洞朗、查马浦、朗马浦(朗玛普,Langmarpo)等国境线以内地区恢复传统放牧以及边境管理。
中国和不丹是友好邻国,中国军警只是在其几十年的惯例巡逻地点包括洞朗执行任务,不丹方面几十年来并无异议。不丹历史上是西藏的一部分,多年来同锡金一样受到印度的压制,不丹王国未与中国建交。
长期实控
1912年英帝国利用清末民初的混乱,从中国夺取了洞朗地区,将其交给附庸国不丹。中国牧民遵循传统,在此地草场上自由放牧。
1975年,中国军队开始对洞朗盆地进行定期巡逻。初期时每年一次,从下亚东乡出发,徒步经过“细姆”,走到“拉马斯”,掉头折返。1983年,我军已经将巡逻路线向南延伸到了“蔗”。“蔗”是洞朗盆地的西南边缘,吉姆马珍山山脚下的一块牧区。此时我军活动区域已经和吉姆马珍山上不丹军队的“同错那”哨所相接,基本覆盖了洞朗盆地。
在最近几十年中,驻扎在盆地边缘山上的印度和不丹两国军队,并未进入洞朗盆地。
其实,不但洞朗长期是中国领土,其西南的东阿桑(现属不丹)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还受下亚东管辖。民国二十七年,由东阿桑和下亚东双方头人立下保证,执行亚东总管判决:“东阿桑人是住在门堆的噶丹颇章(即噶厦)的臣民……每年要向下亚东支应各种差役赋税250两藏银”。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洞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沿多卡拉分水岭山脊东侧是相对平缓的高原草甸地带,草质优美,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主要牧场有拉马斯、吉淌、庶、庞达等;东部为陡峭的河谷原始森林地带,谷深坡陡,地势崎岖。海拔由吉姆马珍山的4363米逐渐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点为卓木麻曲出境(不丹)处,为1655米。
水文特征
洞朗内有河流6条,洞朗曲北南贯穿全境。有大小湖泊16个,牧场36处,面积约109平方公里。洞朗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在沈久拉以南交汇后,再翻越沈久拉山口与乡政府(下亚东乡)相连。域内细姆、拉马斯、吉淌、多卡拉、庞达等牧场已有公路相通。亚东县人民政府已启动由多卡拉延伸至庶草场哨所边防公路的建设。
行政区划
洞朗现下辖细姆、拉马斯、吉淌、多卡拉、庶草场、吉姆马珍、庞达、色布、龙眼岗、沈久拉、果拉、麦姆、姐普拉、仁岗贡、扎登、切塘、盆托、当果、冬登、切拉等自然村组。
对峙事件
2017年6月16日,亚东县人民政府在下亚东乡的洞朗启动由多卡拉至庶草场的边防公路建设。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侵入中国洞朗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印度边防部队越界人数最多时达到400余人,连同2台推土机和3顶帐篷,越界纵深达到180多米。截至7月底,印度边防部队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机在中国领土上非法滞留。历史以来,印度曾多次蚕食中方领土,几成习惯。在漫长的中印实控线上,“多卡拉对峙”是第一例印度侵入已定边界事件,与其他争议地区不同,性质相当严重。中国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使馆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后多次向印度提出严正交涉,强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即撤回越界的边防部队。这是双方对话的基础和条件。洞朗边防公路建设是中国主权利,符合国际法及中国国内法。
6月26日深夜,中国国防部、外交部同时对中印边境近日发生的越界事件进行了紧急回应。报道称,双方的对峙已经持续10天。印度军队试图阻止中方人员进入所谓“印度领土”内,于是组起人墙进行阻挡。
6月30日,身兼国防部长的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在回应中方警告印度汲取历史教训、尽快撤军时说,“1962年的局势是不同的,2017年的印度也是不同的”。贾伊特利还说,印度与中国军队在锡金段边境对峙“是由中国所引发”,而且不丹6月30日已发表声明指“这块土地(指属于中国领土的洞朗地区)的主权属于不丹”,土地位置靠近印度,而印度与不丹间有安全方面的合作。
7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印度派遣武装力量越过已定边界,违背了历史界约,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性质非常严重。
7月6日,耿爽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方此次挑起事端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以所谓“安全关切”为借口,打着所谓“保护不丹”的幌子,悍然越过过去双方均承认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的锡金段边界。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非法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并驻守。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驻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日喀则军分区
驻防管控
冬季也驻守
2014年,西藏军区在洞朗最西南设立庶草场哨所。
2017年,由于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中国军队并未按惯例每年冬天撤下洞朗高原。《印度时报》12月11日爆出消息称,在靠近锡金-不丹-西藏三地交界处的洞朗地区,约有1600至1800名中国士兵已经建立起了事实上的驻扎点。消息称,中国军队在那已经建好了两个直升机平台,数十个预制的房屋、掩体及商店,还升级了公路,以应对该高海拔地区凛冽的冬天。当印度阻止中国将其已经在洞朗存在的道路向南延伸至洞朗高原以南的姐普山脊,“达到了战略目标”之际,伴随而来的副作用是中国“在该地区几乎是永久性地驻扎”。正热衷于攥紧洞朗,以增加其在凸进锡金和不丹之间的春丕河谷的战略纵深。
建设成群
报道称自2017年11月底以来,中国在洞朗地区附近不断开展军事设施建设。这些军事设施建在2017年8月中印对峙地点直线距离5至10公里,可以容纳5000多人的兵力。
设施包括9座3层房屋、300多辆军用车,还有4座大型接收天线等等。重要地点周围还有铁丝网防护,有些地方甚至还有迫击炮阵地,还有两处山坡被挖掉很大一部分,建成火箭炮阵地。此外,旧机枪碉堡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新碉堡。整个阵地上还有很多大型起重机、推土机进行工作,建设工作还在继续。这里现在驻扎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此前的单层营房如今已被三层楼房取代,地下可能还有隐蔽式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