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焘,字赤山,祖籍浙江钱塘(今
杭州),出生在北京,幼年随父寓居天津。他博学多才,工书善画,通医术,懂外文。寓居天津三十年间,他记录了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又在稗官野史中悉心搜集了很多有关天津古迹、奇事的记载和诗篇,积久成帙,编成《津门杂记》。此外,张焘还把《伊索寓言》中的70篇故事翻译、编成了《海国妙喻》,这是中国比较早的《伊索寓言》译本。
《津门杂记》内容大半涉及地方民情风俗。除上卷“岁时风俗”、“婚娶”、“丧礼”,中卷“灯节”、“烟火盒子”、“四月庙会”、“盂兰会”、“祭灶过年“诸条直接记载传统习俗外,有不少材料还真切的反映了近代以来,天津作为一个重要通商口岸,因“华洋错处”,中外文化互相交流冲击而产生的变迁。如吸卷烟和衣服缝制口袋,本西洋人所为,“近则津人习染,衣襟无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铺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僮马夫辈,率多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顾影自怜,唯恐不肖”(下卷“衣兜烟卷”)。又如外国的赛马赌彩传人后,也吸引了当地许多人,书中“赛跑马”条不仅记载了赛马情形,还描述了每至赛马时节,“倾城士女,联袂而往观”,以至“万人空巷”的盛况。从中颇可见西风东渐之势。
作者是一位思想颇为通达开明的人,他不仅以赞赏的口吻记载了那些效法西方科技的新事物,如发展电报邮政事业、机器开矿、机船挖河泥、举办轮船招商局等,称这些为“裕国便民之道”,还对某些统陋习作了批评。如中卷“姑娘子”条对天津女巫装神弄鬼、蛊惑乡民的手法作了揭露。特别是下卷“中外国异俗”条,通过十七个方面中外风俗的比较对中国的男女婚嫁取决于“父母之命”、重男轻女、女子裹足等习俗表露了不满之意。
此书还保存了不少地方社会史资料。如上卷“水会”条记当地绅商发起成立的救火会及其救火情形,并附录了三、四十个“水会”之名,同卷“义学”条记各类义学设置及其规章制度,中卷“各善举”、“备济社”、“广仁堂”诸条述社会慈善机构及其事业,同卷“有门坎”条谈民间秘密宗教团体,“艺术”条还记载了民间艺人张长林的家传泥塑绝技,“所捏塑戏剧人物,各班角色,形象逼真,早已远近驰名。西洋人曾以重值购之,置诸博物院中,供人玩赏。而为人作小照,尤其长技也。只须与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孔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观者莫不叹绝”。这类事迹,往往为正史甚至一般史书所忽略,故其自有其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