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科捷(1687-1759),字成仲,号默斋,英都人,清
乾隆已未科
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与子洪世泽(博学鸿词科进士,翰林院检讨)并称“父子翰林”。俗呼洪科捷为“老翰林”,洪世泽为“少翰林”。洪科捷少年读书“刻苦自励”,“通才敏识,博览经史”。康熙辛卯年(1711)乡试中举,乙未年(1715)被选授浦城县教谕。到任之后,以“振学兴文”为已任,捐出俸薪修理学宫,“更新门庑”。从此浦城学风大振,文运一新。他常说:“居官当尽职报称,尽已奉公,斯不负科名也。”乾隆己未年(1739),已53岁的洪科捷,在历经21年不懈努力后,终于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别人看来正当青云得路之际,洪科捷却于庚申年(1740)春与早他2年中博学鸿祠科进士任翰林院检讨的儿子洪世泽一同“告假归养”。退休后他虽然林居乡下,却关心时务政局,忧国忧民,他有《防海议》一文,针对当时台湾刚从郑氏集团手中收回不久,海峡治安形势不好,生产力得不发展的情况,向当局提出加强海防,促进发展生产具体措施的建议,“均见采纳”。他一生主张“持论在敦本实践,不以着作鸣”。他的文章“简古庄重,词无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