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公为魏国公洪皓后裔,洪迈知泉州其子十九郎暨诸从兄弟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随洪迈到泉州上任为“入闽四祖”分居福建,与谱相印。迁琼始祖洪道,字文襄,号肃斋,南宋宋宁宗丁丑科进士,翰林院兵部侍郎从三品、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从一品。
迁琼原因
宋末元军猖獗,诛杀南宋遗臣。福建反元战争频繁,元军多屠城,民多死难。唯岭南、琼州较为安定。道公与次子仁亨致仕渡琼文邑居于南埠,今安抚使公御史公二墓并存岭头考古迹者自可知,
道公入琼时间
迁琼四世祖万邦公派子五人,真梓、真槐、真材、真楠、真懋。据官塘村真祥公分谱记载,道公与仁亨公入琼时间为宋末元初。
福建洪氏昭穆
福建一世祖洪宗封南宋忠烈扶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派男昭清、昭琼。
福建二世祖洪昭清荫补县令。
福建三世祖族谱未记载不可考。
福建四世祖洪才富,洪昭清孙。
福建五世祖洪有义,洪才富次子,丁酉科解元连科鼎甲进士官至南宋吏部尚书,派子洪道。
海南洪氏五大宗
迁琼始祖洪道,字文襄,号肃斋,南宋宋宁宗丁丑科进士,翰林院兵部侍郎从三品,升授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江西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从一品。长子洪仁元字天一,号和甫。宋理宗己丑科进士,任鸿胪寺卿升礼部四司转运使正三品。
次子迁琼二世祖洪仁亨字天三,号介甫。宋理宗壬辰科进士,任监察御史、云南安顺知府正四品。
迁琼三世祖洪满旺元贡生字乾刚,号鼎铭。担任元朝桂林府通判从五品。
迁琼四世祖洪万邦武庠出身字德及,号协和。担任元朝中万户镇抚使从五品、百户,据《正德琼台志》卷第18记载:元代海南文昌设一翼千户所、八百户所,万邦公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受职百户。为文昌八姓百户之一。正值岛内大规模黎族起义州府多为黎贼所陷,贼劫掠民众,民多死难。万邦公奉命征黎,公奋勇杀贼每战毕为先锋以功授中万户镇抚使。后卒于军中,谥正肃,武略将军。
迁琼五世祖洪真懋字仲昭,号勉齐。武庠出身。万邦公第五子,居锦山镇南埠,年少袭父职为百户侯。明朝官副千户从五品、百户开“善书堂”道公定辈分。自此以来文官武职绵绵不绝五传至真懋公犹能克绍前徽。
洪氏族谱序文
二十五世孙洪盛超尊谱而书。尊祖敬宗迎面朝南,左昭右穆代代相承.虽时变迁不忘祖德,重聚光辉在振家秀。重修谱序,司马迁曰:“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家之有谱,国之有史则鉴前朝之治乱与衰而损益其纪纲夫一朝之事迹与图物类外国之贡献共同以资。御览家谱则上考列祖之渊源下辟后裔之统绪旁连兄弟之脉络所以固本根而荣枝叶与国史大同小异。古人有言三世不修谱非孝子孝孙。
洪氏源流
唐代洪氏就已经成为三十六个显族之一。23世祖洪孝昌洪皓先祖于唐开元七年进士第,官至聚贤殿学士,谥号文成,为我洪家第一位进士。至29世祖洪古雅官至唐大司农因辟黄巢乱迁入江西。30世祖古雅公次子洪玉以曾孙师畅贵(33世)三世皆官上柱国,追封鄱阳开国新安郡公迁入江西乐平。至37世祖先公洪士良赠太师,士良公师承吴景鸾技艺精湛,得吉地葬鄱阳。士良公曰:“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子孙当青紫不绝”。士良公时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阶层,士良公“志操不群”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家境大富。望子孙读书业儒。以光复家门。子洪炳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赠太子太保、右仆射。遂寄望于两孙彦升、彦暹。长孙彦升登宋元丰八年进士官至太中大夫赠少师、光禄大夫。次孙彦暹,字子深,官至右通直郎赠太师、秦国公。至皓公遂重为显贵任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宋之苏武”归赠太师、魏国公,死谥“忠宣”。
宋高宗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生八子皆为青紫,犹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有“鄱阳三洪”之称。皆为宰相公侯。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说的就是皓公父子。士良公种德重义、先富而重教、此德报也。毛泽东——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海南洪氏辈字
原开辈字(自五世至二十四世辅字)
真弥农智,足启文应,一俊天之,定成钟尔,明德以辅。
新开辈字(自二十五世盛字开起)
盛世奇才,在展经济,光昌基业,永绍先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