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之乡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
洮砚又称洮河绿石砚,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成为贡品闻名于世,洮砚石料主要产于洮河流域的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喇嘛崖底,因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石料又濒临洮水,因此得名,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并称中国三大名砚。
名称由来
洮砚乡因产洮砚得名洮砚乡,其洮河水滨的喇嘛崖一带所产的老坑石是生产洮砚的顶级石材,自唐代就已经开采,已经千余年。由于九甸峡工程开闸蓄水喇嘛崖水位上升,所以现在石材仅存100多吨,非常珍贵。
洮砚历史已逾千年,洮砚乡一乡已与洮砚难舍难分,一代洮砚大师李茂棣、包述吉、张建材均出自洮砚乡,还有一批不满足现状的砚乡雕刻艺术家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更能展示艺术才华地方安营扎寨,目前以包新民、李海平、李江平、马胜强等为代表一批中青年洮砚雕刻师在稳居兰州;以卢锁忠、马万荣、杜宝涛、张斌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洮砚雕刻师在雄踞临洮;以卓尼洮砚协会会长王玉明、杨文孝等为代表的在本乡本土的州县进行洮砚文化的创新,“三点一线”的卓尼洮砚文化创作局面已成全面铺开,卓尼洮砚协会成立以后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新品位、新视觉、新观念的洮砚艺术品和传统洮砚一起源源不断满足各个层次文化需求。小到掌心里可放三四方的微型洮砚,达到十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巨型洮砚,层出不穷。
199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回归的《九九归一》砚,即由李茂棣设计、包新民雕刻。
发展历史
唐代成名
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历史将近千年,早在唐代已经成名。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论砚》记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这是对洮砚最早的记载。唐代石制名砚的发展迎来了成熟期,成为石质制砚开始一统天下的标志性时代,洮砚、端砚、歙砚逐渐取代各类材质的名砚,地位至今不可撼动。
宋代盛名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被宋神宗任以秦风路经略使司,收复河陇,筑古渭堡为通远军。王昭于应朝中恩旨,选用当地特产洮砚作为皇宫贡品,并赠予各大文豪,立即被苏轼、黄庭坚、陆游、张耒一般文士所赏识,倍受宠爱。洮砚身价一哄而起,珍贵无比。
元代断续
金大定十四年 (公元1175年) 起,洮州地盘分别为金、西夏及洮州番部十八族所有。部落间轮番作战,早复晚失。洮砚生产因地处偏隅,谁也不管。洮砚矿区的真正主宰、所有者仍是当地部落的小首领。此阶段战事纷沓,交易经营渠道又梗塞不通,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制砚业几乎陷于中断、停顿的状态。
明清盛况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78年),洮州资堡部落首领昝南秀节投诚内附,总兵李文忠申报朝庭,赐昝南秀节洮州千户所世袭百户。于原番部十八族中实授百户辖民统之,洮砚石料矿也即为其开采、制造贡品而效力了。明正德初年,土司旺秀调京晋见,被赐姓杨名洪,自此称卓尼土司为杨土司、亦称卓尼所有辖区的所有百姓为杨家百姓、洮砚石料自此即为“杨家洮砚”。
历代杨土司深知洮砚的珍贵,对矿区开始严加管理,规定凡采石者必须以土司衙门的尕书(相当于今之介绍信)为执照,知会驻纳儿村的老噢什旗总管,再由总管通知达窝村的采石工去采石。绝不允许其它人无照采石。达窝村民除担负采石任务外,同时负有监视、保护石窟的职责,经常派出专人守护,“但闻窃石之声,即纠合村民,前往制止,丝毫不予通融”。
石料得到规范管理的同时,洮砚制作、贸易也迎来空前盛况,洮州、卓尼、岷州(今岷县)、狄道(今临洮)、巩昌(今陇西)、河州(今临夏)、兰州分布着繁多的雕刻工人和贸易往来。
民国衰落
民国后期,朝政腐败,横征暴敛,更加战事不断,烽烟四起。作为贡物的洮砚,年贡数猛增。石料需求、开采量也相应增大,对矿区的管理逐渐趋于混乱,采掘全以眼前利益为准,杀鸡取蛋,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中、下品石料得不到综合利用,全被弃掷、风化。数眼优质矿石洞窟被毁坏、坍塌而不能采石。整个矿带,在十数年间被凿剥得坑坑洼洼、疮痍满目。
解放后兴起
建国初期,这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洮砚矿区归农业社集体所有。石料亦由集体采取,作为集体的一项副业收入而出售经营,矿区管理又逐渐趋于稳定,混乱局面也予以扭转。一九五八年初,“引洮上山”工程动工,整天炮火连天,土石飞扬。沿工程渠线的山坡村寨多被土石掩埋,无人再顾及洮砚石料的存亡了。喇嘛崖也被当时“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势所摄服,乖乖让人腰斩了自己,就连历来让人顶礼膜拜的“喇嘛爷”神碑也被炸得不知去向。原有的采石洞窟被碎石流砂淹埋。在近乎两年半的日月里,人们一方面被当时的狂热气氛所陶醉,忘乎了洮砚;另一方而被引洮工程的炮火所阻隔,断了流通渠道。致使洮砚石料的开掘和雕琢几乎中断。
一九六零年初,引洮工程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被迫半途下马。当人们从狂热中醒来后,面临的是生存的威胁和挑战。生存欲望驱使砚乡的人们在令人头晕目眩的喇嘛崖畔,重新踩出了一条比以往更危险、更崎岖的小路。在半崖的流砂、滚石中,又凿出了几个仅容人身躯爬行的缝,在这些毫不惹人注目的洞穴中,重新采取出了稀世珍宝——洮砚石料。
洮砚石料采集的艰难迫使洮砚事业的发展在往后的几十年中风雨飘摇。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洮砚的雕刻师,为洮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但由于喇嘛崖、水泉湾一带石材已无法人力获取,致使很多喇嘛崖、水泉湾一带之外劣质石材涌出市场,对洮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2010年,国家正式收回洮砚劣质石材的矿产——岷县禾驮乡、西江一带,以及一处洮砚顶级石材的矿产——卓尼县喇嘛崖、水泉湾一带,并通过国家招拍挂公开招拍,停止开采岷县石材、让洮砚劣质石材得到流通的遏制,并科学开采卓尼县喇嘛崖一代顶级石材。
材质特征
洮砚之所以名贵,主要在于石质。洮砚能够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是因为洮砚石料具有结构细密、滋润滑腻、硬度适中、色泽典雅的特点。这种石料石质细密,手感润滑,墨汁不挥发,不渗水。耐磨,不脆,软硬适中。它的代表色是绿色,因颜色的深浅不一有墨绿色、碧绿色、翠绿色、淡绿色等,也有少量赤紫、暗红色的。绿色砚石,能让人想象到碧绿的洮河水和洮河岸边的苍松翠柏。
顶级的洮砚石主产洮河东岸洮砚乡喇嘛崖、水泉湾一带,其矿石成型于4亿年前,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俗称老坑石。已开采的大多数矿脉三面环水,很多地方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区域内植被覆盖,小溪、河流、山泉到处皆是。脉矿经年被水浸泡,受湿润之气滋养。因此,老坑洮河砚具有其他砚材不可比拟的四大特征:
其一,色泽雅丽。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
其二,莹润细腻。洮河砚材水份充沛,手感滑腻,故以虽经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诸砚材。
其三,结构紧密。洮砚砚材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颗粒与粉尘粒径分界点为0.07毫米,所以洮砚颗粒比一般粉尘还细小。洮砚石料中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所以,洮砚发墨快,而且墨汁细,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
其四,硬度适中。洮砚砚材硬度为摩氏3.5—4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适合雕琢。
老坑洮砚石材的特点为洮砚优良的品质奠定了基础,使之具备了优质砚台所具有的石质细、润、发墨、下墨、不损毫等所有特点。
从甘肃省卓尼县洮河东岸的喇嘛崖起,到藏巴哇乡,贮藏着举世闻名的洮砚石料矿带。这条矿带呈东西走向,横布在卓尼县东部的洮砚乡、藏巴哇乡和柏林乡的接壤地段,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现在开采的矿点和已经勘察的矿体有喇嘛崖、水泉湾、纳儿、卡古直沟、青岭山砚瓦石嘴等几个地方。这里出产的洮砚石是上等的老坑石。
雕刻工艺
洮河砚的雕刻是以形定制,正如制砚人常说的:“应石象形,随形而饰,依形施艺。”当制砚艺人看到凹凸不平,圭角参差,形状各异的原石之后,设计构思将是决定砚台制作成败的关键,故有七分构思、三分雕刻之说。一块优质砚石,能否制出一方优质的砚台,反映出雕砚艺人在书法、绘画、篆刻,雕刻的造型乃至文学艺术诸方面的修养和造诣。
洮砚在雕琢上的最大特点是带有与砚身整体造型浑然一体的石盖,即大部分砚台采用砚堂带盖的形式(即双砚),这是其他名砚诸如端砚、歙砚所没有采用的雕琢手法。其用处在于如果研磨后的墨汁暂时不用,不会因为水分的挥发而使墨汁变稠,不爽笔,同时又可防止砚台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落入灰尘,既存墨又保护砚堂。砚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致、考究,要求合口必须严实无缝,上下左右不松动。砚台带盖,以取同一块石料为贵,底、盖同一石色、石纹尤为难得,称其为原石,也叫子母石。
洮砚的刻砚工艺,千百年来世代相传,雕刻主要使用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这是洮砚雕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技艺。透雕图案的真实感、立体感很强,富有艺术魅力,同时也增加使用价值,透雕镂空后的凹底安排为砚台的水池。如透雕的荷花下贮满清水,则成了充满自然生趣的莲池图。洮砚千年的雕刻历史,将使洮砚艺术更加璀璨光辉。除此以外还有浅浮雕和线雕、圆雕等雕刻方式,所雕图案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随着端、歙、洮等砚石的大量出现,同时产生了许多雕琢砚台的名手,流传有名的如顾二娘、王岫筠、汪复庆、梁仪等及现代的陈端友等,砚台的形式也由变化不多的屐式、箕式、插手等形式渐渐改为日月、山水、花鸟、人物等等。洮砚的造型非常独特,其形状主要有几何形、随意形、天然型等几种。几何形是依据一定的尺寸比例人为制成的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方形,圆形,菱形等。随意形是依据原石形状,经过雕琢而基本保持原石的形状;天然形是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形状,四周不作一刀雕琢,保留原石的大体形状。
洮砚还值得一提的就是一直仍坚持手工雕琢,这不仅使得每一款洮砚都是孤品,而且为工匠发挥技艺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历史争议
因为洮砚石产地在历史上屡经政府建制变化,关于洮砚的起源,一直有多种说法,有陇西说、陕西说、狄道(今临洮)说、河州(今临夏)说、洮州(今临潭)说、岷州(今岷县)说等多种说法不一而足。近年来,政府形象宣传中又多有洮砚之乡的说法,容易造成混淆,导致洮砚真正的产地卓尼被忽视,而岷县、临洮却被认为是洮砚的真正产地,这是不准确的。
喇嘛崖的洮砚石产地在唐代时隶属于临洮管辖,所以洮砚产地会有谬误。
岷县地处洮砚乡上游,洮砚石材矿矿体延伸到岷县,颜色有些许相近,但石材品质和卓尼县喇嘛崖、水泉湾一代相去甚远,手感粗糙无光泽,严格来说并不适合做砚台,只因现代人磨墨较少,故对其石质要求不够苛刻。岷县石材储量较大,品质较差,几百元的洮砚随处可见。2010年岷县也曾荣获“中国洮砚之乡”的称号,内容多有谬误。
喇嘛崖、水泉湾一带矿产资源历经千年的开采,已几近枯竭,加之引洮工程对坑口的淹没,人力已无法进行开采,资源的稀有也导致得一方老坑石洮砚已非易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4:3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