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出血
生活机体受暴力作用后,由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
活动性出血指生活机体受暴力作用后,由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机体损伤后发生活动性出血时需手术止血,否则将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死后损伤也可发生血液流出血管外的现象,但流出的血液常常局限于死后损伤局部。(刘敏)
术语介绍
,如果
血肿
未破入
脑室
或
蛛网膜下腔
,则引起血肿扩大,如血肿破入脑室或
蛛网膜下腔
,则即使病情恶化,血肿体积仍可能是稳定的。
判断病灶出血的依据:内镜检查时见到病灶边缘有新鲜出血或渗血,称为活动性出血.病灶区的底面呈黑褐色斑或有凝血块、新鲜
出血点
或
血痂
粘附,称为近期出血。
活动性内出血一般指的是内脏或颅内,血液从破损的血管不断渗漏的过程,时停时出,说明病情不稳定。
活动性出血比较隐匿,需要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等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3 14:17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