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乐地」式的歪改与创作,不同於KUSO无厘头式的纯然恶搞之处,在於「派乐地」的创造性在幽默性与娱乐性的效果之外,还存有更复杂、更多层的深意,并能以各种另类的戏谑手段,精准地描述、暗指嘲讽对象。从诞生於
鲁迅笔下的「阿Q 精神」、
美国默片中的诙谐经典大师「
卓别林」、
台湾庶民文化中的「脑筋急转弯」,到
周星驰夸张而笑中带泪的无厘头式幽默风格,以及源於
日本电玩的台湾在地KUSO文化…等,这些惊人且影响深远的创意能量,都是源自於小市民集体生命之无可奈何,是一种全民通用的发洩出口,其内容经常是依附在社会既有的、正在发生的潮人时事上;不论是夸张化、丑化、再捏造、还是更恶搞,终极的目标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博君一笑。但这一笑,是仅只一笑?还是笑中别有深意?端视其创造力,以及创造中所潜藏的企图,究竟有多简单或多高深。这种「派乐地」(Parody) 的能力,可以视为人类的本能与天性,是人类集体自我疗愈、自我安慰、以及自我反省的一帖良药,而根本於「派乐地」的创造力,能产生的影响是无远弗届、甚至跨越世代。
「派乐地」(parody)的原始语意,指涉一种特殊的艺术模拟手法,诸如从诗歌、戏剧、美术、音乐…等原有所本之处,歪改出另一套具有谐仿、诙谐、讽刺、搞笑、滑稽、甚至恶搞意味的异类创作。
「派乐地」的戏法源自人类天性,是人类集体自我治疗、自我安慰、以及自我反省的一帖良药;也因此,「派乐地」型的艺术创作,是全球化时代最便於人类交流分享、相互参照的文化内容。当今世界,具有派乐地精神的艺术创造者不胜枚举,本展览试图从众多的亚洲艺术家中做一个选样,除了兼顾文化的多元性及地区代表性,更重要的是,探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一种「派乐地」精神。
「派乐地」的艺术创作,不同於单纯「发洩性的恶搞」,而是试图在看似轻松、简单容易(Simple)的玩笑中注入复杂、多层的深意,是蓄意地借助模仿、扮装、拼贴、滑稽等手段,戏谑地描述一种现象、或暗讽某种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