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杰病阴派杰氏病是一类少见的f=皮内腺癌,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发病年龄为4182岁,发病率约占女性
恶性肿瘤的2.5%。病损区呈红色,质软,发红的基底上出现表浅而散在的自色斑块(冰蛋糕样效应),约巧%-20%的患者合并腺癌。本病为一种缓慢进展的肿瘤,根据症状及体征,病理检查已Il可诊断。
外阴湿疹样癌一经诊断即应采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病例:
派杰病患者,女性,74岁,因外阴瘙痒1年余,皮疹逐渐增大就诊。体查:左侧大阴唇可见红斑,边界清楚,中央萎缩,结节有色素沉着和
色素减退。门诊手术钳夹部分活组织送检。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带皮组织一粒,大小为0.4cm×0.3cm×0.3cm。镜检:见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表层及基底层细胞周围可见单个或巢状分布的派杰氏瘤细胞浸润;病变局限在表皮内。真皮内较多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示:瘤细胞CEA(+)、AE1(+)、ae3()。特殊染色示:瘤细胞PAS(+)(见图1,2,3)。
病理诊断:(左侧大阴唇)派杰病。
派杰病外阴派杰氏病(pagetdisease)极罕见。派杰氏首次描述为乳腺派杰氏病,而后发现其他部位如肛门及女阴皮肤也可发生。镜下检查的特点[1]是,在表皮内出现了较多的体大、核圆、胞浆透明的派杰氏细胞,即癌细胞。
患者多为老年妇女,好发部位是大、小阴唇及肛门周围。局部有瘙痒及灼痛。病变的皮肤呈鲜红色糜烂性损害,其中穿插白色皮岛,境界清楚,边缘略高出皮面,表面有细颗粒,常有渗液及结痂。本病诊断明确,尚需与
外阴湿疹、外阴鳞状上皮原位癌、
恶性黑色素瘤、鲍温氏丘疹病鉴别[2]。外阴湿疹属慢性皮炎,表皮内可形成水疱或大疱并有
淋巴细胞浸润,无癌性浸润及转移;外阴鳞状上皮原位癌也可在外阴部出现湿疹样改变,但病程进展较慢,预后比派杰氏病好;恶性黑色素瘤皮肤一般不出现湿疹样改变,病变中也可出现大而圆的胞浆透明的肿瘤细胞,并见恶性细胞,可侵犯表皮。但多数恶性黑色瘤内可找到黑色素,结合临床所见不难区分;
鲍温样丘疹病镜下与此病及原位鳞癌很难区别,但鲍温样丘疹病常发生于年轻患者,细胞形态较一致,病灶有自发消退倾向,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