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外官
官制用语
流外官,官制用语。隋唐两代因袭魏晋以来之制度,将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并于每品中设正从两等,四品以下又各分上下,总计为三十阶,此外还有视流内九品。
简介
凡在此范围以外之官,称为流外官。如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之子及州县佐吏,以其未入九流故称。清在品级之外的小官,亦称流外官。流外官也分为九品,其中等级最高的叫勋品,然后依次为二品至九品。
他们没有品级,按年度对其功过行能进行考课,经三考逐级升转,转迁时均要试判(一种考试方式,见后)。最后可以经考试入流,成为正式品官。
记载
《隋史·百官志下》:“又有流外勋品。”
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诸流外官以下,殴议贵者,徒二年。……(疏)曰:‘流外官’,谓勋、品以下,爰及庶人。”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典史》:“各县典史为流外官,古但称吏攒而已,然往往亦擅作威福。”
参考资料
流外官.中国知网.
流外官.中国知网.
流外官.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2 19:33
目录
概述
简介
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