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性肺炎
病症
流感病毒性肺炎是一个病症名称。
流感病毒性肺炎
致病原 流感病毒。因流感后病毒自上呼吸道继续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
临床表现 轻症者发病类似单纯流感,但发热持续时间长,咳嗽、胸痛较剧,咯片块状淡色粘痰。肺部体征较少。重症者有高热、剧咳、血痰、气急、发绀,可并发心衰,无实变体征。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X线胸片 炎性阴影,两肺散在絮状或点片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展。
预 后 病程可迁延3~4周。患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婴幼儿、老年人发生流感肺炎的比例较高。
潜伏期 1~3d,最短者仅数小时。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通过病毒污染饮食、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也存在。
特异预防 针对性的疫苗。抗流感病毒药物。
病毒肺炎预防
病毒感染后,抗体出现较迟,对控制感染作用不大。干扰素对易感细胞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有阻止病情发展和防止其播散作用。细胞免疫对某种病毒有控制作用,如白血病或何杰金病细胞免疫缺损,很易感受疱疹和水痘属病毒而对其他病毒却无易感。目前国内已对婴幼儿广泛接种减毒麻疹活疫苗,现麻疹已极为少见,麻疹肺炎更为罕见。
人体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易感的病人,特别是针对水痘与麻疹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特异免疫接种对流行感冒、腺病毒、麻疹等虽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止发作
参考资料
病毒性肺炎预防.中国健康世界网 .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3 15:16
目录
概述
流感病毒性肺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