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作为一种对犯罪逻辑进行分析判断的极致,在国际上的探索其实远远早于我国。根据国外一些专家的分析,测谎成功与否,仪器占40%,问题编排合理性占30%,测谎人员的资格和经验占30%,三者组成测谎结论。
现代实验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情绪有内心体验和外部行为表现,同时也有其生理机制。早在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家就发现由于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有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测量这些变化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在测谎中,较为常用的
指标有皮肤电反应、
血液循环系统反应和呼吸反应。目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测谎界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用以控制额外变量的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足以排除其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试对象的生理反应的结论性影响。因此,通过测量主体的
生理反应水平来判断主体在接受刺激时的情绪体验,进而判断其是否诚实,是有着充分的
实验心理学依据的。
1992年1月14日早晨7点,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县下营镇机关公务员在为
党委书记曲健送方便面时,发现他死于 宿舍之中。案发后,市县公案局迅速组织精干力量赶往现场,公安部门两个多月先后对上千人的筛查,最终将疑点落在了李甲和 孙鹏程等三人身上。侦察进行至此,整个案情陷入了僵局状态。两个星期后,张祖丰和另一名心理测试专家徐文海赶到昌邑县,在全国 第一次使用测谎仪帮助进行侦察。从测试结果看,孙鹏程应为本案嫌疑人。 经过四天的审讯,孙鹏程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一个月后,孙被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