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大战,指不同的网络浏览器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常用来指以下两组竞争:第一组是
20世纪时
微软公司的
Internet Explorer取代了网景公司的
Netscape Navigator主导地位,这场大战甚至引发了美国诉微软案官司。第二组为2003年后Internet Explorer份额遭其他浏览器蚕食,包括
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Safari和
Opera。
第一次大战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微软发布了
IE浏览器,与网景公司的
网景导航者大打出手,最终网景不得不将公司卖给AOL。世界由此平静了。但平静并没有能够持续太久,日益壮大的Mozilla Firefox从2004年又开始重新叫板微软地位。
最早开始推出互联网浏览器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NCSA)的Mosaic浏览器。之后很多人获得了这款浏览器的授权,开始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比如Spry Mosaic, Spyglass Mosaic (微软的IE就是基于这一款浏览器开发的)和大家熟识的后来Marc Andreseen的网景公司前身Mosaic通讯公司。
在1995年以前,网景是互联网浏览器的绝对标准,因为虽然它的正式版本要收费,但是评估版是随便下载而且免费的。尽管微软从1995年8月发布了IE 1.0,但真正惊动市场的是1997年10月份发布的IE 4.0浏览器。这一款浏览器比网景更好的遵循了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提出的互联网标准,并能够提供一些诸如MP3播放等功能。自此以后,IE有着破竹之势,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微软巨大的财力、人力作后盾,AOL公司终于在1998年以48亿美元地价格收购了网景。而后,网景被AOL变成了它ISP业务的门面,网景浏览器的核心团队至此已经全部离队。于是,第一回合微软大胜。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1998年网景公开了它的浏览器源码,并重新命名为Mozilla,全部程序进行了重写。2002年发布了第一个版本。2004年基于Mozilla源码的Firefox首次登台,拉开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序幕。直至同年2月份,微软的浏览器份额已经从最高点的96%下降到了85%,主要是由于Firefox的强烈市场攻势。于是乎,微软再次全力以赴,迅速提前了原定配合Longhorn Windows版本的IE 7.0的发布日期,用来与火狐狸(Firefox)抗衡。
第二次大战
第二次大战并不像第一次那么简单。这次不只是IE和火狐狸的争斗了。一些新的基于不同引擎的浏览器也加入了阵营,比如挪威的
Opera (基于Presto引擎)和中国的
Maxthon。Opera的主要战场在移动设备,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配有Opera的移动浏览器。而Maxthon的主要阵地在中国,根据百度的统计,15%的百度用户都在使用这个浏览器。
竞争带来进步
如果平心静气地回顾浏览器大战的历史,可以发现,越多的竞争,对于互联网发展的积极影响越多。一款浏览器必须不停地添加新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处理众多的漏洞。当年微软和网景血拼的时候据说微软有1000多名IE员工,而网景只有几十人,而中国的Maxthon浏览器甚至只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的个人爱好。偏向于任何一方的市场都将会宠坏市场的垄断者,而将互联网带来的分享精神变成了独裁统治。所以凡事不能偏颇,网景当年也是因为偏离了公众互联网标准,而导致微软有了可乘之机。而用户是真正的裁判,只要出现竞争,就会出现更好的产品。网民们永远满怀热情地期待互联网的下一个高潮。
新一轮竞争
开始,很亲切
IE9 Beta版简洁的设计、固定网站、增强的选项卡等功能,都成为IE9的最大亮点。自IE9浏览器发布开始,微软就已经在向外界释放这样一个信号:IE9将会走亲民路线。
作为微软IE浏览器家族的新成员,IE9的RC版(最终预览版),最快将于月底与用户见面。
支持地理位置分享:微软在 Windows7 中已经内置GPS支持,如果能与IE9相结合用来实现GeoLocation API,用户将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更强大的隐私保护功能:当今社会,各种“门”层出不穷,电脑和网络是隐私保卫战中的首要阵地了,微软宣布将在IE9正式版中增加一项更完善的隐私保护功能———
跟踪保护(Tracking Protection),它带来更方便更自由的方式,使用自定义的列表来指定要阻止的第三方网站内容。
改进
下载管理器: IE9 Beta 版首次为IE引入了下载管理器,可以很方便地管理正在进行的和已完成的下载,但使用起来还不是那么完善。RC版本中的下载管理器将吸取用户意见,直接显示下载速度和百分比,同时支持断点续传,对不安全的文件也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处理方案。
搜索功能兼容性更好:将地址栏与搜索栏合二为一,在地址栏键入字符,IE9会首先尝试将其解析为网址,如果解析失败才会转到搜索功能,如果想直接进行搜索,可以点击地址栏右侧的搜索按钮,或者使用Ctrl+E快捷键。
信息栏改名为通知栏:浏览器发生某些事件需要用户注意或操作时,譬如ActiveX阻止、弹出窗口阻止等,会弹出黄色的“信息栏”,这个功能一直沿用到最新的IE版本。在IE9中,信息栏从页面顶部移动到了底部,而最终的名称也将改为“通知栏”,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其功能。
可调整的节能选项:节能减排,全世界都在搞,似乎和IE9没啥关系,但IE9也要来“拉闸限电”一把。在新版IE9中,将可以通过Windows 7 的“高级电源选项”设定Javascript的计时器频率,较低的频率让CPU和GPU使用率更低,也就更加节省宝贵的电能。
王道,个性化定制
Opera 11 RC候选版于上月由发布以创新而闻名于世的网络浏览器厂商
Opera软件公司。Opera 11将优雅的设计、对最受欢迎功能的智能化更新、依据喜好定制个性化浏览器的新方法完美融合于一身。
这个被期盼已久的Opera全新版本为大家带来以下四大新增功能:
新增标签组功能:标签组功能是一种更好地管理用户所打开标签的简单方法。只要将一个标签拖放到另外一个标签上即可创建标签组。或者,当用户从其他页面中打开新的页面作为背景标签时,Opera浏览器也会自动生成一个标签组。
自由添加扩展插件:扩展插件不仅可以使用户的浏览器更具个性,还能够增强Opera浏览器的功能。据官方统计,已有超过200万个扩展插件被下载。
可视化鼠标手势:用户只需轻轻抖动手腕,就可以通过鼠标手势完成前进或者后退、打开新页面、关闭标签等更多动作。在Opera 11中,用户可以通过方便的可视向导了解精彩多样的鼠标手势。
更安全的地址栏:为了让用户更清晰地认识到所浏览网站的安全性,Opera 改进了地址栏的展现方式。Opera 11通过显示清晰的标志来标明网页的安全级别并允许立即打开,用户只需轻轻一击,即可获取网站相关的安全和可信度信息。
读网页的感觉像读书
Safari 5带着两个重要特性加入了浏览器的世界大战中,一是性能的提升借以挑战速度之王Chrome;二是易用的Safari阅读器功能,它提供给用户一个干净清洁的阅读和打印方式。所有的这些特性是否能够让Safari 5登上浏览器的王者宝座还未知。
共用Chrome的引擎:苹果的Safari和Google的Chrome共用Webkit引擎,是苹果公司根据Linux操作系统中的部分代码开发而来,尽管在桌面领域,IE和Firefox占据了八成以上份额,但在智能手机领域,总是能看到Safari独特的界面。
界面简洁速度飞快:启动Safari后,会发现界面出奇地简洁,没有菜单栏,没有工具栏,甚至没有
Windows程序标配的滚动栏。小小的地址栏和搜索栏并列在一起,使可视面积最大化。
支持扩展插件:从Safari 5开始,苹果也在自己的浏览器中加入支持扩展插件的功能。遗憾的是,Safari还不像Firefox那样有自己统一的扩展中心,需要用户自行去互联网搜索。但以苹果经营Appstore的经验,这方面迟早将会完善起来。
阅读器功能好用: Safari 5最大的功能改进就是增加“阅读器”功能。原来需要逐一点击的分页链接,已经全部被读取到这张“纸”上,只需滚动鼠标,就能完整地阅读这篇文章。这个功能,对那些经常阅读大量博客、图片的用户无疑是个福音,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新引擎,高性能
采用新引擎的Firefox 4.0的开发日程在过去一年里推迟了多次,当前其正式发布日期还是未知数。在Firefox 4.0 Beta中,开发人员并未透露Beta 9的新特性,看起来依然是在之前版本上进行了安全性和稳定性升级。
了解到火狐第4代浏览器将支持“请勿跟踪”功能,让使用者能够隐藏线上活动。
最新测试版还提供了3D图像支持技术,支持3D开发者在不安装附加程序的情况下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
Chrome 9 Beta提供了
Windows、
Mac和Chrome Frame(谷歌浏览器内嵌框架)版本,完善了稳定性并对用户界面进行了微调,并没有新增重磅的功能。
Chrome 9 Beta提供了一些试验性功能,包括用户自定义DNS地址、Web页面预渲染、Snap Start、试验性扩展API、点击播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