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36年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史地系。
通过八十余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综合性强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地质学系、地理科学系和大气科学系3个系。
学科建设
地球科学学院现设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资源勘查与地球物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地球气候与环境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师资力量
地球科学学院在编教职工人数已达到9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高)37人;拥有院士2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求是特聘教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青年人才1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5人及团队聘用人员14人,兼职、兼任、讲座教授(研究员)19人。
合作交流
地球科学学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如与夏威夷大学、
印第安纳大学和
伊利诺伊大学签订了3+2本硕连续项目协议,每年派出在校学生到国外大学进行为期1-12个月不等的交流学习,聘请国外著名大学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开设了系列国际化课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设有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理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天气气候与环境气象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所和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近年来,地球科学学院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学科交叉,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方法新范式,针对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在资源、能源、灾害及环境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凝练学科特色,形成盆地构造与油气资源、新生代构造与地表过程、大规模岩浆作用与动力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处理方法与信息提取、资源环境遥感技术、GIS软件研发及其应用、土地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利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和云降水等特色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实现了重大项目和国家级奖励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多项千万级的国家重大项目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与深部动力学、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控油气作用、深部地球中挥发分的分布和循环、烃源岩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制约、近地表地球物理与资源和环境探测、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影响、云模拟与大气降水大气辐射、大规模时空数据建模及其应用、遥感图象识别与资源环境应用模型、土地资源集约和旅游资源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
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