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浙江越剧院后恢复女子越剧,男演员集中到
浙江越剧院三团。1985年秋,以《丹青奇缘》参加省第二届戏剧节获演出奖、导演奖(杨小青、
高佩)。
相继演出《西泠风月》《
讨饭国舅》《孟丽君》《莫问奴归处》等剧。1990年经整改后并入与三团重新组建的浙江越剧团。
1952年春,全省
文工团整编学习后于5月17日重新建立
浙江省文工团。以
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为基础,吸收部分文工团员组成所属歌剧队一队,继承发扬女子越剧,以演古装戏为主。其为浙江越剧一团前身。1953年6月文工团撤销,分成浙江歌剧团与浙江话剧团。9月,歌剧团又改称为浙江越剧团。1957年5月7日,所属一、二两队分团,一队定名为浙江越剧一团,编制82人。1964年始,兼行男女合演。1965年分配进部分省文艺学校越剧班首届毕业生,多数演出男女合演现代戏。?
1968年8月始和
浙江越剧二团、杭州越剧团、省文艺学校、浙江昆剧团合成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其间,多数女演员被分配到各个工厂。?
浙越一团在20世纪50、60年代综合艺术力量雄厚,演员阵容整齐强盛,是浙江省女子越剧的中心和示范剧团,推动并开创了浙江省越剧发展的极盛时期。为接待外国元首和文化艺术团体等,频繁进行招待演出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鼓德怀、陈毅、班禅等中央领导都曾先后观看演出。1960年3月20—21日,周总理在杭州分两次观看《胭脂》后说:“浙江又出了一个好戏,可以和《十五贯》媲美。可以招待外宾。”?
50、60年代演出的主要古装剧目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1959年由香港华文公司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张羽煮海》《秦香莲》《三姐下凡》《刘海砍樵》《庵堂认母》《盘夫》《盘夫索夫》《春香传》《小姑贤》《拾玉镯》《葛麻》《打金枝》《屈原》《晴雯之死》《陈妙常》《高机与吴三春》《珍珠塔》《孔雀东南飞》《
御河桥》《清宫怨》《穆桂英》《芙蓉花》《父子恨》《滚绣球》《北地王》《谢瑶环》《胭脂》《鸳鸯谱》《青虹剑》《于谦》等。演出的主要现代剧目有:《三八水库》《跃进的道路》《徐双喜》《鸡毛飞上天》《李双双》《血泪荡》《年青一代》《丰收之后》《社长的女儿》《女飞行员》《红珊瑚》《琼花》《红嫂》《桃红稻香》及《打铜锣》《红松站》等一批小戏。?
1954年8—9月,在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演出了《庵堂认母》《盘夫索夫》《窦公送子》。姚水娟、
屠笑飞、
陈佩卿、
钱鑫培获演员一等奖;
薛莺、谢素云、
金宝花、
吴剑芳、
裘大官获演员二等奖,
姚桂芳、
高佩、
王爱勤、刘鹏奎获演员三等奖;
张茵获奖状。《庵堂认母》获剧目奖(陈静整理)、导演奖(陈静,
姚传芗)、音乐改革奖(卢炳容作曲);《盘夫》(金松整理)定为推广剧目。9—11月,《庵堂认母》《盘夫》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庵堂认母》获剧本改编二等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演出奖;
金宝花、
薛莺获演员二等奖;《盘夫》获演出奖;姚水娟获演员一等奖,
陈佩卿获演员二等奖;主胡
贺仁忠获乐师奖。?
1957年夏,《孔雀东南飞》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二等奖(
徐为改编);
张茵、
陈佩卿、
屠笑飞获演员一等奖,
裘大官获演员二等奖;徐为、
姚传芗获导演奖,卢炳容获音乐整理改编奖,
贺仁忠、
何占豪获乐师奖,乐队获音乐伴奏奖,舞美队获舞美制作管理奖。?
1979年恢复建制后,主要实行男女合演。演出主要剧目有:《
古墓香魂》《胭脂》(1980年由香港长城影业公司与
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宽银幕戏曲艺术片)、《
龙凤怨》(由浙影厂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易名为《花烛泪》)、《天国春秋》《天之骄女》(
魏峨编剧1983年首届省戏剧节中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柳玉娘》《谢瑶环》《徐九经升官记》《画眉》《剑影丹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