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浙西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苏浙皖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钱塘江、富春江以西与以北地区,北靠苏南,西连皖南,以天目山为依托,京杭国道横贯全境,包括郎(溪)广(德)长(兴)、天(目山)北、天(目山)东、杭嘉湖4个地区,是中国人民军队大举跃进东南和解放京沪杭的战略基地。
建制沿革
浙西抗日根据地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部署,由新四军第一师南下浙西后,汇合新四军第十六旅,在浙西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群众长期艰苦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开辟而成的。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浙西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共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浙西敌后。1943年9月,日军发动苏浙皖边战役,浙西大片土地重新失陷。为了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新四军第十六旅挺进苏浙皖边,收复了浙西广大农村,开辟了以长兴为中心的郎广长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发展东南的战略决策。为实施这个战略决策,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先后派粟裕叶飞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浙西。1945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长兴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叶飞南下后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浙西、苏南和浙东的部队,下辖4个纵队。同年5月,成立浙西区党委,金明任书记,同时成立浙西行政公署,建立了以天目山为中心的浙西抗日根据地。苏浙军区成立后,积极开展对敌作战,在对日反攻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作战100余次,解放县城10座,拔除据点100余个,毙伤俘日伪军1万多人,民族革命武装发展到5万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苏浙军区除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外,军区主力、地方武装及党政干部分批撤至长江以北地区。
下属机构
浙西区下辖天(目山)北地委、天(目山)东地委和杭嘉湖工委。天北地委辖孝丰安吉吴兴、武德和广南5个县委,驻地孝丰。天东地委辖於潜临安余杭富阳等地,驻地临安,后移至孝丰。杭嘉湖工委不辖县委,主要负责吴兴、德清公路以东敌后地区的开辟工作。
参考资料
同仇敌忾 共御外侮.抗日战争在浙江.
浙西抗日根据地形成.湖州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16:33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