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镇古建筑群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市镇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是清朝时期遗存的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泸溪县志·坊市》记载:“浦市镇上自洪江,下至常德府,浦市居中为大镇矣。”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因依托沅江独有的地理优势,使得浦市镇工商繁盛,商贾云集,曾经一度是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浦市古镇现存三条历史街区、两处历史遗迹、二百零四处历史古建筑,大多都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浦市万寿宫始建于明朝,现有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遗存,有600多年历史,后又经过清咸丰二年(1852年)和民国七年(1918年)两次维修,保存至今。据《辰州府志》记载,万寿宫原为“水府庙”,至清代,沅江流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浦市作为沅水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各地商人汇集于此。江西戈阳两兄弟将“水府庙”改建为江西会馆,又称“豫章馆”。
2014年~2015年,对青莲世第进行修复。
建筑格局
浦市镇古建筑群包含了万寿宫、李家祠堂、吉家祠堂、李家书院、杨茂源印书铺、谢逢开号、荣顺商号、吉家大院、余字镖局、姚家绣楼、鄱阳世第、青莲世第等13个文物点,均为明清时期古建筑,类型多样、功能完整,有砖木结构建筑206处。浦市镇古建筑群因地制宜,在营造工艺上善于吸纳外来文化与地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营造技法予以融合,体现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文化取向。
主要建筑
青莲世第
青莲世第为清嘉庆年间遗留下来的窨子屋建筑,建筑主体由青砖和杉木构建而成,四周为灰白色风火墙,建筑内部空间紧凑且相对密闭。青莲世第位于浦市古镇文物建筑群中心地区,近邻李家书院、吉家大院,建筑坐西朝东,整体高约7米,建筑面积约560平方米,是一栋两层三进两厅的窨子屋建筑。
青莲世第建筑整体空间为高墙围合的方形空间,平面依建筑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分布,布局紧凑严谨,共有三进院落,建筑从入口起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正厅、过厅、天井、中厅和后院,左右两侧为厢房。由青石台阶拾步而上,来到青莲世第的大门处。青莲世第的大门高2米,宽1.2米,为楔形入口门。门楼为门罩式,以门洞为中心,周围用砂岩方石砌筑而成,门额上题“青莲世第”四字,端庄而雅致。
大门内有一天井,为第一处湿天井。天井下方为一处下沉10厘米的方形排水池(明塘),下雨时雨水自屋檐滴落,通过天井流入排水渠中,四方之水如同四方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高墙大院之内,形成“四水归堂”的景象,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前厅为客厅,是半开放空间,面积约20平方米,主要用来招待客人。前厅的梁柱大部分为杉木,经过桐油的浸泡呈现褐色,地面为人字纹青石砖铺面。内部装饰高雅古朴,正中间挂一幅水墨山水画,山水画左右两侧为一幅字联“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穿过客厅便是第二处湿天井,由于第二处院落为主人自家起居的私密空间,为了保证隐私性,第二处的天井相对第一处小一些。内院为主人日常生活的空间,整体布置比前院更为温馨,天井正下方摆放一处实木茶桌,主人可以在闲暇时品茶赏景。中厅为书厅,和前厅一样是半开放空间,面积约21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主人日常读书作画的场所。中厅空间古色古香、清新典雅。建筑墙面均为古褐色的杉木板,室内陈设古朴雅致,实木书桌、博古架以及莲元素屏风都凸显主人的品味和精神追求。整个书厅前院的厢房为客房,两侧的厢房方正小巧,且配有木质花窗。花窗上半部分主要为竖格纹和植物藤蔓纹样,下半部分为海棠纹样。中院的厢房是主人居住的房间,相比前院的客房空间大一些。中院的主人房上的木质花窗雕刻主要是植物花卉纹样。
青莲世第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以天井为节点,将各个厅堂之间隔开,又由过厅将各个空间相连接,不仅保证了隐私性也提升了趣味性和观赏性。以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的建筑,大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轴线强调的是一种礼制关系。方正规矩的平面布局形态,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前堂后寝等礼制规矩奠定了基础,将社会伦理关系与建筑空间相融合。
万寿宫会馆
万寿宫会馆建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河街。万寿宫会馆建筑为明清时期浦市十三大会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会馆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万寿宫会馆建筑是沅水流域特有的窨子屋建筑。
万寿宫会馆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和设计完整、功能多样、装饰丰富。建筑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961平方米,建筑主体部分保存基本完好。万寿宫会馆建筑坐西朝东,是一座三进庭院式砖木混合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建筑平面布局呈“目”字型,基本单元纵向串联,沿轴线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门(牌楼)、门厅(戏台)、院落、正厅和后殿,建筑南北两侧为四跌式封火墙。青砖砌筑的封火墙厚实而坚固,高度7~8米,形式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样式。
万寿宫建筑入口处,雄狮踩绣球,脚踏寰宇,雌狮怀抱幼狮,有子孙绵长之愿。牌楼式的建筑大门作为空间的序幕,是万寿宫会馆建筑独特的标志。牌楼本来在防洪堤的位置,因修筑防洪堤便将牌楼后移,与建筑二进的大门接镶并融为一体。牌楼有石雕装饰,正上方竖刻“万寿宫”牌匾,周围雕刻着福禄寿和八仙过海场景,其他石雕内容多采用戏曲、小说、民间传说等富有祈福意义的题材,以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望和祝福。进入大门,首先经过的就是两层戏台,戏台在人上,人在台下过。上层为戏曲表演空间和准备空间,底层架空作为入口门厅。台柱两侧有对联:“做赋做诗,圈外文章殿外句;扮文扮武,水中月亮镜中天。”穿过戏台为观演院落,院落地面铺设均匀对称的长方形条石板,与正厅空间融合。正厅内十余米高的木质大柱子,均为红豆杉整木,柱子越往殿内越为粗壮。正厅有旱天井,井上加有屋檐,并铺有可透光的明瓦,既防雨又能保持室内的干燥,同时,增加了使用面积。穿过正厅,就到了后殿,后殿现修缮为严如熤浦市活动纪念馆。
吉家祠堂
吉家祠堂为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凸”字形,由门、中、寝三堂组成,是一座三进式的宗祠建筑。吉家祠堂的门堂三开间,进深6米的前院围合,并在两侧开门,使祭祀路线复杂化,来增加祭祀场景的严肃感与庄重感。用狭长的前院与高大的门堂建筑形成对比效果的尺度感,突出可见性的等级空间即门堂,进而强调祠堂建筑的等级秩序。为解决内向性的建筑布局方式与内部空间生活化的矛盾,吉家祠堂的内部院落空间的处理上模糊其内向性。吉家祠堂的中堂与寝堂全为开敞式,没有门和窗,使得空间环境互通;各堂之间前设檐廊,内通室内空间,仅以基面高差区分与庭院的联系,使室内外空间联系更为紧密,过渡自然。寝堂处于整座宗祠核心位置,与门堂和中堂前的院落空间形成对比衬托,以及该处本身的规格尺寸、空间高度彰显其主导地位。
吉家祠堂的寝堂建于台基之上,双槽平面,进深9米,三开间,位于整个祠堂建筑中轴线的尽端,在建筑布局方位上与其他房屋区分出主从关系。吉家祠堂用寝堂的至高位置与形制,体现孝道文化中敬亲内涵。祠堂规整对称的中轴布局,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中庸”“中正”的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子孙以宗祠建筑规模彰显家族兴旺,是对以孝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自信。
吉家祠堂在建筑选址与布局理念上受封建宗法礼制的影响,同时结合浦市地区的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宗祠建筑形制。
文物遗存
浦市镇古建筑群留存雕刻有植物花卉纹样的木质花窗、莲花柱础、石狮等遗物。
历史文化
村落文化
浦市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0年7月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历史鼎盛时期,有3条商贸街、12座城门、13省(地)会馆、20多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数以百计的封火墙“窨子屋”,以及古戏楼、寺庙道观、作坊(土地堂)等庞大的建筑群。
文物价值
浦市镇古建筑群现存的商号、商埠、码头等古建筑表现出较强的商业特征,是西南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物证,对研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浦市镇古建筑群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央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历史进程,对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史及中国边疆开发统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浦市镇古建筑群是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在建筑物证上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浦市镇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浦市镇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浦市镇古建筑群,路程为22.9千米,用时约3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2 15: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