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
日本二叶亭四迷著长篇小说
《浮云》 是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著长篇小说。作品已完成的共三部,发表顺序如下:第一部,明治二十年(1887)七月;第二部,明治二十一年(1888)二月;第三部发表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七八月号《都花》杂志上。合订本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发行。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1885年10月底。有个叫内海文三的青年,出身于一个旧土族家庭,早年丧父,十五岁时投奔于东京的叔父,婶母阿政不悦,视为家里累赘。文三毕业后,在某部谋得一个“委任官”的小职务,这时婶母才改变态度。文三的堂妹阿势标致多情,又受过新思想的教育,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文三一心想娶阿势为妻,婶母对此也暗示默许。文三还准备将乡下的老母接来,建立一个温暖美满的家庭。但是,生活犹如飘过的浮云一般,为人正直善良的文三因为不善于奉承巴结上司,突然被解职了。
文三被解职后,婶母阿政立刻改变了态度,对他冷淡起来。但文三以为只要阿势不变心,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文三的同事本田升由于善于逢迎,为人圆滑,不仅没被撤职,反而得到提升。这时,他闯进了婶母家,讨得婶母阿政的欢心,并和阿势打得火热。由于文三拒绝本田升代他向科长求情以及由他斡旋的建议,又引起了阿势的不满,阿势对文三越来越冷淡。这样,文三在婶母家完全成了多余的人,成为受人嘲笑、奚落讽刺的对象。然而生性软弱的文三出于对阿势割不断的恋情,始终下不了决心离开婶母家,只会长吁短叹、陪礼、认错。婶母则急于把文三赶走,把阿势嫁给本田升。对此,文三不知所措,整日面壁沉思,犹豫不决。倒是阿势通过与本田升的一段交往,渐渐改变了态度对他冷淡起来了。
创作背景
二叶亭四迷最初认为俄国文学理论适用于日本当时的现状,于是以冈察洛夫的《断崖》为蓝本,创作了小说《浮云》,小说内容又以1886年的东京为背景。
人物介绍
小说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出身于农村,而又寄人篱下的小职员。他别无大志,是一个只希望在现实中能够安分守已地生活下去的小人物。他懦弱,但善良;他平凡,但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赡养老母,和阿势结婚,组织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就连这个微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他学习好,小有才华,为人诚实,正直善良,但这些品质在社会和利禄的压迫下毫无用处。他之所以被婶母瞧不起,被阿势冷淡,其原因在于他被解职,而被解职的原因则是因为正直,因为“清高”,可以说,他的幸福正撞在了这些“高贵品格”的岩石上。
内海文三的婶婶。出身女佣人,精明能干,家里还有女儿阿势和儿子阿勇。满脑子世俗气的婶婶阿政,自从文三进了某部当差后,有意将阿势许配给他。当文三被裁减革职后,阿政又把文三看成是累赘。
内海文三的的堂妹。阿势是骄纵任性的姑娘。7岁上小学,同时学清元的三弦。小学毕业又上私塾,学汉学、学英语。还从文三那儿接受了西洋思想,讲“社交公开”等,对母亲的陈旧思想很看不惯。阿势初时候似乎也有意与文三,但在文三被革职,本田升讨得阿政的欢心后,阿势暴露出浮华的本来面目,对文三冷淡起来。
文三的同事,本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本田升是个典型的小官僚形象,他的特点是寡廉鲜耻,虚伪狡猾,他善于低三下四地逢迎拍马,也善施小恩小惠,因此他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既能升官,又讨得阿政的欢心。
作品鉴赏
主题内容
《浮云》以日本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以高度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明治社会初期在强大的官僚国家机器压迫下稍有点正义感而又头脑清醒的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封闭专制的官僚制度对个性的压抑,批判和鞭挞了鼠目寸光的小市民意识和卑躬屈节向统治者摇尾乞怜的奴才走狗,第一次在日本文学中表现了“多余人的形象”。显然,该作品是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写成的,远远超出了当时日本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恐怕也是它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原因之一。
该作品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对人的善良和美好一面的压抑。文三尽管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对奴才的地位和利禄之徒十分厌恶,但他还有着对爱情的执着,不得不为了爱情,为了养母而在世俗和利禄面前低头。他的自我虽然已经觉醒,但又不得不悲哀地意识到自我的难以实行。因此只能左思右想,唉声叹气,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在现实面前显得懦弱不堪。通过文三这一形象,作品表达了对闭塞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揭露了时代对个性和独立思想的扼杀。其倾向性和现实性都较为明显,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遭受挫折时期,包括作者在内的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焦躁、不安、迟疑和动摇的精神状态。
阿政和本田升是作者着力要鞭挞和揭露的利欲之徒。为此,甚至没有给他们一个象样的出身:阿政原来是文三叔父的女佣人,而本田升则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阿政是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小市民意识的典型。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对封建的、小市民阶级的利欲薰心进行了尖刻的讽刺。本田升则是个典型的小官僚形象,他自以为是,毫不知耻,他浅薄轻浮,不学无术,然而又老谋深算,善使手段。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现出对官僚阶级及投靠统治者甘作奴才的知识分子的厌恶。
阿势姿容秀丽,受过新型教育,有所谓新思想,因此使文三对她产生了爱情。但她本质上则浮华虚荣、轻薄而不知自重。她并不知道尊重自己,也不懂得爱情,只是本能地喜欢男性爱慕,甘受本田的调戏。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讽刺、批判了那种浅薄地接受西方思想的倾向,嘲弄了那些毫无思想而又矫揉造作的浅薄儿。
《浮云》既不是表现男女恋情的风花雪月,也非博人一笑的游戏,或者是劝善惩恶的说教,而是对人生对社会现实的严肃的思索。
艺术特色
整部作品文笔幽默,自然。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措写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尤其突出的是对心理的描写,分析细腻深刻,作者善于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上的冲突,使整个作品显得真实可信。在个别地方,甚至有“意识流”的倾向,把文三只会冥思苦想,遇事便口拙腿软,干急流汗的懦弱相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影响
《浮云》在语言上开启了日本近代白话文的先河,对后来文学影响很大。该小说无论就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来说,都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开端,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出版信息
《浮云》已完成的共三部,发表顺序如下:第一部,明治二十年(1887)七月;第二部,明治二十一年二月,由金港堂出版。第三部发表于明治二十二年七八月号《都花》杂志上。合订本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由金港堂出版发行。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了由巩长金、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一书,内收《浮云》。
作者简介
二叶亭四迷(1864—1909),日本作家,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父亲原是封建领主的家臣。他早年受过较好的汉学教育,后考入旧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原准备当个外交官,后来兴趣转移到了文学上,读了大量的俄国文学作品。1886年退学,在坪内逍遥的支持下。发表了《小说总论》及小说《浮云》。但是,他的创作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创作才能发生了怀疑,《浮云》尚未完成,便搁笔不写了。1906年后,在自然主义文学兴盛之际,他又创作了两部颇有社会意义的小说《面影》和《平凡》。1908年,二叶亭四迷作为朝日新闻社的特派记者赴俄国的彼得堡,次年因病归国,死于船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2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