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宫镇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辖镇
浮宫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东南部,东与漳州开发区和港尾镇接壤,南与白水镇接连,西隔南溪与东园镇相望,北临厦门内海。行政区域总面积77.8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浮宫镇户籍人口为58515人。
历史沿革
秦代,属闽中郡。
梁大同六年(540年),属龙溪县。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属海澄县。
清代,属海澄县城外东路部分保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海澄县第二区浮宫镇、霞谷乡、青浦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海澄县浮宫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海澄县第二区。
1956年7月,并入海澄县城关区。
1958年,为浮宫乡、美山乡。
1958年9月,属卫星公社。
1959年3月,改称浮宫公社。
1984年下半年,复为浮宫乡。
1988年5月,复为浮宫镇。
2021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以原龙海市的行政区域为龙海区的行政区域,龙海区人民政府驻石码街道大埕路28号。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浮宫镇辖溪山、山塘、浮宫、港前、邱厝、霞郭、海山、海平、霞威、埔里、田头、霞圳、后宝、丹宅、美山、际都、霞兴、八坑、渔业19个村民委员会,浮宫1个居民委员会,1个镇办农场;下设4个居民小组、9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浮宫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浮宫村镇前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宫镇地处龙海区东南部,东与漳州开发区和港尾镇接壤,南与白水镇接连,西隔南溪与东园镇相望,北临厦门内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距龙海区18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77.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浮宫镇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山体走向复杂分散,临江地势较低,属冲积平原,江中海门岛呈长方形。最高点是南部山脉的大旗山海拔452米,最低点是西北部的沿海地海拔2.2米。
气候
浮宫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21.5℃,1月平均气温13.5℃,最低气温-0.2℃(1963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8.9℃,最高气温40.9℃(2003年7月26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5.9℃。生长期年平均334天,无霜期年平均342天,最长366天,最短28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8.4小时,年总辐射124.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65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201毫米(1999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953毫米(2003年)。
水文
浮宫镇境内水域属九龙江水系。九龙江南溪从溪山村入境,由西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岛汇流入海,境内河道长15千米。每年汛期6个月,从4~9月,汛期平均水位4.3米,最低水,位3.7米。还受潮汐影响,最高潮水位9.2米,最低潮水位4.2米。
自然灾害
浮宫镇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处于台风移动的路径上,每年5~10月是台风季节,年平均直接或间接受台风影响一次,以7、8、9三月居多,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6年6月7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46亿元,工商业损失400万元,其他损失0.1亿元。
自然资源
浮宫镇矿产资源有石英砂、瓷土、花岗岩、矿泉水。其中花岗岩储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矿泉水日出水量在150吨以上的有两处,分布在霞兴和田头村云盖山,均为优质矿泉水。
2011年,浮宫镇有耕地面积22560.7亩,人均0.4亩,大部分为水田,主要种植优质米、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
人口
2011年末,浮宫镇辖区总人口559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53人,城镇化率8.3%,另有流动人口6165人。总人口中,男性28566人,占51.1%;女性27346人,占48.9%;18岁以下10684人,占19.1%;19~35岁16682人,占29.8%;36~59岁21482人,占38.5%;60岁以,上7064人,占12.6%。2011年,人口出生率15.7‰,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1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8人。
截至2019年末,浮宫镇户籍人口为5851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浮宫镇财政总收入60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15万元。从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975万元,增值税978.97万元,企业所得税434.5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73元,比上年增长72.2%。
2019年,浮宫镇有工业企业15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浮宫镇农业总产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产量7712吨,人均137.9千克。主要支柱产业为杨梅,浮宫杨梅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种植面积26.667平方千米,2011年,产量25000吨,产值2亿元。
浮宫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63万头,年末存栏0.54万头;羊饲养量0.11万头,年末存栏0.02万只;家禽年饲养量50万羽。
浮宫镇渔业以捕捞和养殖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5.4亿元;有渔船698艘,年捕捞17495吨,产值3.4亿元;水产养殖面积5平方千米,主要养殖红鱘、对虾、鳗鱼,产值2亿元。
工业
浮宫镇以农副产品(水产)加工业、轻工贸业、建材行业、码头行业为主。
2011年,浮宫镇工业总产值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现有企业40家,职工3200人。
商业
2011年末,浮宫镇有商业网点1099个,职工1757人。
2011年,浮宫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000多万元。出口总额59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6.7%,主要产品有冷冻农产品、钢管、家具。
金融
2011年末,浮宫镇境内有3家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有各类存款余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邮电业
2011年,浮宫镇邮政业务总量6.5万元。
2011年,浮宫镇电信业务收入700万元。
交通运输
浮宫镇境内有客运码头3个、货运码头10个。
浮宫镇境内有208省道、疏港公路2条公路干线交汇,距同三高速漳州港收费站3千米,距漳州港18千米,距厦门机场67千米。
2011年末,浮宫镇镇区有公交汽车通往龙海区,日发公交汽车40班次,日均容量6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浮宫镇有文化站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21处,各类文化中心户120户;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13万余册。
2011年末,浮宫镇有业余芗剧剧团5个。
2011年末,浮宫镇有数字电视用户7000户,入户率50%,落地电视频道120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浮宫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822人,专任教师67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3350人,专任教师2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86人,专任教师10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3.9%。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浮宫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有各类科技人才158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浮宫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其他个体门诊69所;有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0.9张;固定资产总值89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1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9万人次。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浮宫镇有学校体育场19个,农民健身场所14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社会保障
2011年,浮宫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户,人数87人,支出14.19万元,月人均136元;医疗救助22000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共支出42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4户,人数1475人,支出312.69万元,月人均177元。五保户供养87人,支出28.0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4760元。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3209万人,参保率95.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浮宫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2019份(册)。
2011年末,浮宫镇有电信企业3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0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43%;移动电话约5万部,宽带接入用户2500户。
基础设施
1999年,浮宫镇自来水厂建成,2003年,浮宫镇自来水厂完成镇区,自来水管道铺设和改造,与龙海区自来水公司相连,年供水70万立方米。
1983年,浮宫镇变电站、供电站建成;2000年,投入78万元进行电网改造。
2011年末,浮宫镇镇区有公园1个,绿地面积2660平方米。
历史文化
浮宫镇因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常有凫鸟栖息溪滩,而得名凫溪。凫溪村南村北各有一座宫庙,涨潮时,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宫殿,故名。
浮宫镇杨梅腌制技艺被列入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笋冻制作技艺被列入龙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浮宫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主要是芗剧、布袋戏。
风景名胜
万安楼
万安楼(又名林家楼)位于溪头社,建于明万辛卯年(1579年)该楼为土木结构方口形三层楼院,坐北朝南,面积1220平方,墙厚1.2米,底墙砌二米条石,用砂、灰、糯米饭三合土夯筑,内开井18口,隔房几十间,可容纳500多人,正面开园拱楼门,大额嵌石匾刻“万安楼”。据传,溪头社有位商人名唤林楼仔,往南洋经商,获巨资回家,是时寇乱纷起,为避倭寇侵扰,保护民众人身安全,他为首集资兴建,故名“万安楼”。
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部队,路经此地,疑楼内有伏兵,下命破之,焚毁楼房,民众伤亡30多人,现权存外墙。
鹳石岩
鹳石岩(半石公)位于院前水库东侧山顶,约距古坂3千米,建于唐朝。有两大石,其中一石上覆盖一小石,远望有如鹤鸟停落,观其状如实,故称“鹳石岩”。两大石高约20米,行经曲折自然,有如人工设计三层楼,可容纳数百人。
据《海澄县志》记载,相传宋少帝南迂时,陆秀夫诸臣曾避于此,在洞石刻上“小蓬莱”、“寒泉洞”字样。后人塑其臣像九人,呼为九部相公而奉敬。因岩北秃废,迂像于洞中,尔后,经久不修,臣像遗失。石刻“小蓬茉”字迹依存。
巨石有副对联写道:大鹳石严此石别有天姿,小蓬莱岛以洲族灵神迹。
如今,为追忆历史,珍惜文物,奉敬明臣,洞里经常有信徒打扫,焚香动朝拜。
南川郑氏古宅院
在浮宫地区,盛传一首民谣:“有永昌楼,无永昌富,有永昌富,无永昌屋。”赞扬郑永昌不但富有,住宅也精美独特。
郑永昌,又名宗熙,龙海区浮宫镇美山村人,家境贫困,无奈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洋过海到印尼谋生,因生意发达,他数次回乡,兴建敦仁、谦九二座祠堂,并筹建自家一座“南川郑氏大院”。
大院占地28亩,坐拥118间房,民居古建筑极为整齐,由主厝、护厝、厢房组成一个和工方形,中间是巨大的埕院,红瓦为顶,青石为基,燕尾脊高翘,生动气派。栋梁、牌坊、窗户、门上遍布砖雕、木雕、石雕、花鸟虫鱼、龙虎狮豹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特别是石浮雕础柱和包袱,在闽南实属罕见。据专家考察认为,这座民房体现闽南古代建筑的杰出成就,拟申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音准。
郑永昌热心公益事业,捐资修建村道、桥梁、渡口码头、修缮鹤石岩名胜,赈济山东灾民,赞助“北洋水师”军响,尔后被清政府赐予“贡生”“中宪大夫”官职,常戴花翎,光宗耀祖。
参考资料
2021年浮宫镇行政区划详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22: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