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核果木
核果木科核果木属植物
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 Merr.)是核果木科核果木属植物,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至深灰褐色,内皮深褐色。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椭圆形至卵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雄花常多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4毫米;萼片4,膜质,卵形或近圆形,长6-8毫米。核果常单生于叶腋,圆球形,内果皮木质,较中果皮薄;种子近椭圆形,长1.2厘米;果梗短,长5毫米。花期2-4月,果期6-8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至深灰褐色,内皮深褐色;小枝具棱,且有明显的皮孔。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椭圆形至卵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侧略不等,全缘;侧脉每边8-10条,网脉密而明显;叶柄长8-10毫米,干后常有横皱纹。
雄花常多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4毫米;萼片4,膜质,卵形或近圆形,长6-8毫米,大小不等,略内凹,外面被微柔毛;雄蕊约18枚,花丝宽而扁,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盘环状;雌花:萼片和花盘与雄花的相同;子房卵形,2室,每室有2颗胚珠。核果常单生于叶腋,圆球形,直径2-2.5厘米,外面被褐色糠粉状毛,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较厚,内果皮木质,较中果皮薄,2室,每室具1颗种子;种子近椭圆形,长1.2厘米;果梗短,长5毫米。花期2-4月,果期6-8月。
主要变种
长柄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Merr. var.longistipitataP. T. Li)与原变种的不同,在于本变种的果梗较长,长1.5-2厘米。分布于中国海南西南部,生于海拔400米山地路旁或山腰密林中。
生长环境
常见于海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内。适生于海拔200-900米的山坡上。适生气候为年平均气温23-25℃,年平均降水量1200-25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为砖红壤与砖红壤性黄壤,对土壤肥力不苛,较能耐干旱瘠薄。常与孔雀豆、鸡尖、光叶巴豆等树种混生,林下木和地面植被物有鸡屎豆、越南山柑子、小叶米仔兰、甘草蕨等喜光树种,正常立木多生于林缘稀林的隙地上,枝叶茂盛,树冠宽大。幼年能耐适度荫蔽。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泰国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琼中、东方、白沙、三亚)和台湾等地。
生长习性
天然更新力强,林内常有幼苗及幼树,生长正常,但自然生长缓慢,在中国海南东方海拔220米的开阔坡地林中,106年生树高13.6米,胸径仅27.3厘米;在政府海南霸王岭林区海拔610米的坡地密林中,109年生树高17米,胸径仅24.1厘米。热带树木园栽培的海南核果木,24年生树高5米,胸径仅4.7厘米。
繁殖方法
采种
2-3月开花,7-8月果实开始成熟,成熟时果实由灰绿色转为黄色即可采集。采收后将其堆放在荫凉处待其果肉软化,后用水冲洗干净获得种子,并置于通风处晾干,种子千粒重440克左右。最好随采随播,要做好苗床的排水及遮荫。若将种子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好,放置通风荫凉处,可储藏2-3个月,种子发芽力一般不会受影响。
育苗
苗圃应选择在疏松、排水良好、近水源的地方。一般采用条播法播种,也可采用撒播法条播每隔15厘米开1条播种沟,沟宽5厘米,深3厘米,相隔3厘米播1粒;撒播即将种子按800-1000粒/平方米播于床面上,再用木板将种子轻轻压入土中,播后覆土0.5-1厘米,盖草保湿,早晚淋水,种子大部分发芽出土后,及时揭去盖草,幼苗不耐强光,中午须适当遮荫。当芽苗展开一对真叶时,即可分床,或移入容器中培育。用1年生苗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
造林地宜选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的中下坡地带,海南核果木对土壤要求不严般土层较深厚的采伐迹地等湿润地带即可海南造林季节以8-9月雨季为宜。林地要在造林前进行全面的清理,而后炼山、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3米×2米或2米×2米,栽前回表土满穴。考虑中国海南雨季期间有时也有较长的干旱日,幼林栽植后覆盖杂草作穴内遮荫,以保持表土的湿度,提高成活率。
抚育
生长缓慢,应加强抚育管理,提早郁闭。定植后在当年雨季末期抚育1次,包括除草、扩穴、施追肥。以后3-4年内,每年在雨季前、后结合松土,进行全面砍杂、施肥,清除藤蔓,以免影响林木生长。
虫害防治
苗期蚜虫啃吃萌芽、嫩叶,可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50%马拉硫磷15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海南核果木属散孔材,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密,材质硬而重,干燥后少开裂,不变形,适于机械器具、运动器械、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料。
参考资料
海南核果木.植物智.
海南核果木.CVH植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19:2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