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
泰州市地名委员会将西起兴泰公路转盘、东止姜堰市
宁靖盐高速公路姜堰大道的原
328国道部分路段更名为海姜大道。
示意图
2010年8月20日,泰州市召开的地名委员会成员工作会议上,市区7条新建(在建)道路命名更名方案正式敲定。其中,西起兴泰公路转盘、东止姜堰市宁靖盐高速公路姜堰大道的原328国道部分路段,更名为海姜大道。泰高路更名为
泰州大道。
“7条道路均为市区主要干道,命名更名后的新名称,更符合泰州的地方传统和习俗习惯。”市地名办一负责人说,此次地名命名更名的原则是延续群众对已有道路的认知习惯,方便群众记忆。同时,与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相吻合。
这7条道路分别是:北起永定路、南止
宁通高速公路的原泰高路,更名为泰州大道;东起江州路、西止328国道的原泰九路部分路段,更名为迎春西路(西延部分);北起扬州路、南止
周山河南的原328国道部分路段,更名为祥泰路;北起迎春东路、南止永定东路的原328国道部分路段,更名为兴泰南路;西起兴泰公路转盘、东止
姜堰市宁靖盐高速公路姜堰大道的原328国道部分路段,更名为海姜大道;南起迎春东路、北止龙溪大桥的道路,新命名为兴泰北路;将北起江海高速、南止高港区长江岸边的道路新命名为长江大道。
沿线著名建筑
相关道路命名
周山河街区24道路将以山水命名
2010年4月,市地名办向社会征集周山河街区24条道路的名称。其中,东西向14条,南北向10条。征集活动启动后,一直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更有不少市民提出不少好的思路和好的名称。
据统计,八成的市民建议采用全国部分山河以及我省山河名称命名,东西向道路以河流命名,南北向道路以山脉命名。同时,在以全国部分山河以及我省山河名称命名的基础上,保存一定的城市历史烙印,从尊重历史、照顾习俗的命名原则出发,尽量挖掘老地名。
市民张先生说,建议保留了“双河”、“东谢”、“西谢”等几个老地名命名道路名称。靠河的用河名命名,如3号路叫周山河路;小路用当地的村、镇名命名,如18号路可以叫双河路,19号路可叫东谢路等。
相关部门正邀请相关专家,按照市民建议拟定名称,最终送到市地名委员会讨论确定,具体道路名称预计下月公布。
规范道路名称避免一名多路
为加强地名管理,减少相近区域地名重名现象,泰州市市拟建立地名联席会议制度和备案制度,协调海陵区、高港区、经济开发区、姜堰市、泰兴市道路、名称的命名和更名工作。
市地名办一负责人说,市区及周边县市中,有少部分道路的名称相同。如市区和姜堰市都有人民路,市区和泰兴市都有鼓楼路。
据介绍,制度一旦建立,海陵区、高港区、经济开发区、姜堰市和泰兴市如果需命名更名辖区内的道路名称,首先应先报
泰州市民政局备案。泰州市民政局及时与相关市(区)进行沟通协调,核查有无重名等现象,并及时函复。各市(区)接到函复后,再履行命名、更名审批程序。现有已重名的道路将由泰州市地名委员会协调更名,最终消除此类现象。
该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跨行政区域道路的新建、扩建速度较快,部分国道、省道也逐步演变成城市主次干道,这些道路也亟待规范命名。
地名由来
市地名办负责人说,以往我市对新(扩)建道路起名,一般是由专家组走访调研后初步拟订几个名称,拿到市地名委员会讨论。委员会成员排除与我市现有道路重名的命名后,在含义健康的名字中选优敲定。对这样的道路命名办法,百姓颇有微词。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8年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拟对市区新建、扩建的道路进行命名更名时,先通过媒体向社会征求意见。征集的名称和专家的意见汇总后,送给市地名委员会讨论确定。
百姓观点
地名应该很响亮
网友“slowiron”说,泰州在飞速扩展,道路桥梁在飞速增多,在市区扩大的同时,也应该给街道、桥梁、公园、河流起一些响亮的名字。如现在的凤凰路、梅兰路、凤凰河、文昌桥、文峰桥等。还有一些地名起得不响亮、没有特点。如永兴路、东风路等。
市民李新告诉记者,地名应该将泰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外交、管辖与现在的城市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家能够了解自己的城市,能够热爱自己的城市,真正做到“泰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程度。对道路的命名可以采用市民推荐、专家评审的方式,就像鼓楼大桥的设计方案一样。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城市也并不少见,如南京命名的江东路、应天路就是市民取的。
延伸阅读
泰州部分地名典故
坡子街
南宋时,这里只不过是挖河填土垫成的一条道梗,南高北低,当时人称“坡子”。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带兵攻打张士诚的根据地———泰州,因军事需要,由缪湾向南加挖了十五里河道,使济川河直通长江口。为了防止江水下冲,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筑起西坝和东坝。自此,上下河被阻隔,来往旅客、货物到此必须过坝,于是北门外客商云集。当这个坡子发展成店铺林立的街道时,“坡子街”之名就随之叫开了。
洧水桥
泰州主城区最大的一个农贸市场叫“洧水菜场”,系因洧水桥而得名。“洧”字,按《汉语大字典》的注音读wěi,但是许多泰州人却把它读成yòu。
洧水菜场未建之前,这里原来有一条明嘉定十三年开挖的“新河”。因新河位于中市河之右,故建造最早的一座砖桥,便叫做“右水桥”。光绪年间,当地有位姓肖的士绅出资重修右水桥时,认为这个桥名太俗,想乘此机会为其改个文雅的名字,因为左边有座桥名“且乐”,他联想到《诗·郑风·溱洧》篇的诗句,于是便把右水桥改名为“洧水桥”。虽然桥名很高雅,可是群众并不认同,于是人们干脆把“洧”字改读成“右”。
邑庙街
迎春桥
迎春桥在泰州古城东门外凤凰墩前。
据地方志记载,古代有一种称作“打春”的习俗:每逢立春日(一说立春前一天),州府的官吏都要到东门外举行鞭土牛、迎芒神的迎春仪式。因为“打春”者和前来看热闹的群众都须从此过桥,故称此桥为“迎春桥”。
人民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胜利前,人民路名为“明江路”,这是因为国民政府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当时驻泰州,为了标榜总指挥李明扬和副指挥李长江,于是便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这条路的路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明江路改名为“胜利路”。1949年泰州城解放,为庆祝人民从此当家做主,这条路又改称“人民路”。路名的变更,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