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来客》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莉·亨特(英)。
内容简介
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一名自称芬恩-利尔森的陌生人上了岸,他看上去就像一场船难的惟一幸存者。芬恩-利尔森外表迷人、出手大方,好心的亨德森一家欣然接纳了这名落难者留宿。然而亨德森夫妇的小儿子罗比却立即对芬恩-利尔森脸上浮现出的那一丝诡异的微笑心存戒备。罗比相信那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他决心解开这个谜,然而所有的线索都令人迷惑不解。
爷爷临终前对罗比说的话像警钟一样敲响了。罗比豁然明了芬恩的恐怖真相。罗比知道自己必须搭救姐姐,否则就将为时太晚……
作者简介
当你手捧此卷,紧随情节发展,破译事实真相的时候,你会感到脖梗子后面不时冒出阵阵凉汗;而那字里行间弥漫出的古朴而玄奥的苏格兰民风,更令你感到意境悠远。
编辑推荐
“这部隐喻着善恶之战的小说,将读者紧紧地锁在一个又一个紧锣密鼓的悬念之中,直至最后。”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迷信所产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阳有利于人
第二章 小提琴音乐
第三章 金子
第四章 跳舞和金子
第五章 夏天的塞尔克
第六章 老爹的警告
第七章 葬礼的魔法
第八章 芬恩的魔法
第九章 深水
第十章 尼科尔
第十一章 埃尔斯佩丝
第十二章 亚尔·大乌鸦
第十三章 塞尔克外皮
第十四章 尼科尔答应了
第十五章 亚尔·大乌鸦的计划
第十六章 伪装者
第十七章 快舞者
第十八章 了不起的塞尔克
第十九章
走近海底来客
记者深潜日记之四:走近“海底来客”
新华社“
向阳红09”船7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罗沙)7月17日,西太平洋采薇海山区,晴。
“
蛟龙”号在采薇海山区域进行了本航段的第二次下潜作业,最大下潜深度2714米,水中作业时间共计9小时19分钟。
在夕阳中回到母船甲板上的“蛟龙”号可谓满载而归,采样篮中装满了各种海底岩石和结壳(海底岩石表面的壳状化合物)样品。更吸引目光的则是一边的生物采集箱,各种海绵、海星、海葵等造型奇特的“海底来客”让我这个从未亲眼见过深海海底生物的门外汉大开眼界,更让围上来的科考队专家们十分欣喜。
经过一番清点,专家们告诉我,“蛟龙”号仅这一次下潜作业就取得岩石6块、结壳1块、4管海底沉积物、水样8升,另有巨型底栖生物标本14个,其中海绵(一种结构原始的多孔动物)4个、海星3个、海葵2个、珊瑚2个、海鳃(一种有羽毛状分支的腔肠动物)1个、海百合(一种形似蕨类植物的棘皮动物)1个、海蛇尾(一种形似海星的棘皮动物)1个。
对于海底生物,人类一直知之甚少。正是得益于“蛟龙”号这样的探海利器,科学家们才得以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在变幻莫测的深海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宝贝”。
据随船的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陈建明介绍,海洋生物分为微生物、小型生物、大型生物和巨型生物。微生物的身长在几十微米以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小型生物身长在250微米以下,如草履虫等。而大型生物的体型在250微米至2厘米之间,巨型生物则在2厘米以上,比如常见的鱼虾蟹贝等。
越是生活在海洋深处、体型越小的生物,人类对其认识就越贫乏。科学家们估计海洋中有200多万种大型、巨型海洋生物,人类鉴定出的仅有近28万种。而在上千万种
海洋微生物中,人类认识的不过二三十万种。
陈建明举例说,一些海洋生物可以生活在海底热液喷口处,而这些地方低氧、高硫化氢的极端环境通常是生命的“禁区”。许多科学家都在试图了解这些生物如何能在极端环境下存活,这对研究人类如何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同样重要。
认识海洋生物的意义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科学家们认为,洞悉海洋生物的生理机制有利于深入了解人类生命机制,为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此外,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许多现有保健品和新药都源于海洋资源,比如
头孢类抗生素和一些新型抗癌药的原料资源就是在海洋中发现的。
海底到底还有多少“宝贝”?期待“蛟龙”号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