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民族完全中学始建于1973年,初名为海晏县民族中学,1980年改为海晏县中学,同时成立海晏县民族中学。是海晏县唯一一所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在国家、省、州、县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整体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立足海晏、服务海晏的办学方向,以创建高质量、高标准的民族寄宿制标准化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简介
于2001年7月由原海晏县中学和海晏县民族中学合并组建成为全日制民族寄宿制学校,积极秉承“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努力铸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县完中精神,使我校在建设等各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学校占地面积约37500平方米 , 生均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122.5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楼和男女生宿舍楼各一幢,逸夫实验楼一幢,餐厅一座,综合办公楼一幢,学生食堂三座。校园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校园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开,布局合理,造型美观,环境幽雅,朝气蓬勃,是一所现代化花园学校。
教学规模
现开设22个教学班(其中包括 6个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班,1个高中职业班),在校生1158名,其中女生518名,少数民族学生480名,寄宿生581名。学校教职工104名,其中专任教师79名,女教师56名,少数民族教师37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79名,高级职称教师9名,中级职称教师36名。
教学设施
现有电子备课室一间计算机40台、学生计算机房3间计算机100台、物理实验室一间、化学实验室一间、生物实验室一间、语音室一间。配备YAMAHAKB-155型电子琴20架的音乐琴房、校园科技教育活动室、多功能报告厅2间、多媒体教定3间、校园广播网、
有线电视网、卫星地面接收站、
教学光盘播放点及中央电教馆信息资源库。借助
北京建工集团捐助项目资金17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10万元,添置了计算机数码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设备,整合利用原有设备建成了拥有电子图书馆,初、高中教学资源库,空中课堂,网上资源等功能的校园局域网每天能使350名学生在网上浏览电子图书,查阅有关资料,60名教师在网上学习和下载教学资料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拥有图书室、阅览室、400米环型田径运动场、足球场一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
乒乓球台8个。以上设施都按省级标准建设,特别是理化生实验室的仪器配备达到《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完全中学I类标准。
各功能室的开出率和利用率均达到92%以上,这些辅助设施的配置和使用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建校理念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建立完善了符合学校实际,体现现代办学理念,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规章制度——《海晏县民族完全中学规章制度汇编》。此制度涉及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学生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等十项内容,共分为十章106条。规章制度汇编的出台使学校管理更为民主化、科学化,确保了“校长负责、党组织保证,教代会民主监督”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增强了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工作规范有序,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实效。
学校大力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内外悬挂各种警示牌,张贴名言警句以及堆绣、剪纸、书法、摄影等工艺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发挥教育作用。使 “细致朴实”的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的教风,“刻苦踏实”的学风在 “民族团结”花柱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图文并茂、具有诗意的画卷。校园道路硬化、余地绿化、环境美化、校园净化,营造了精品校园文化氛围,富有文化气息,催人奋进。
所获荣誉
2005年我校被评为青海省标准化中学,2006年被授予“无毒学校”,同年被评为“青海省绿色学校”。
先后荣获全国“
巾帼文明岗”、全州“先进学校”、“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校容校貌’建设先进学校”等殊荣,成为一所校园美、管理严、校风好、发展快、进步大、声誉高,令人瞩目的学校。
该校高考连续创历史记录。2004年我校改写了“重本”上线率零的历史,上线率达95%。超出当年青海省高考上线率十二个百分点,2007年中考成绩居全州第二。
该校服务区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三毕业率达到100%,初二巩固率98%,初一入学率100%。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我且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我校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有信心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再接再厉,力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再创辉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