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寺钟鼓楼建于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初名观音堂。清乾隆十三年重修,增建了楼殿房舍和钟鼓二楼,更名海月寺。
文物特征
该建筑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新生路西段花园社区,现仅存钟鼓楼、天王殿和两棵古银杏。两楼相距12米,为歇山式二层建筑,钟鼓楼在苏北独具特色。海月寺周边河道纵横,河上建有六座小桥:在寺前东西各有一座石桥,分别称为东百子桥、西百子桥;在寺西北的凤凰池畔南北各有一座砖拱桥,分别称为起凤桥、落凤桥;在寺东的沙家河塘北,有一座桥栏漆成红色的小木桥称为红桥;沙家河塘南则有麻石铺就的望月桥。这六座桥,两两相对,有砖有石有木,有平桥有拱桥,邑人把这一带叫做六桥,或小六桥,是古如城的胜景之一,沙瑮在诗里把它比作杭州西湖苏堤上的六桥,并非溢美之词,由此也可见海月寺周边的风光是何等的怡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寺内还曾设有僧侣小学——六桥小学,1946年僧侣小学停办,后来改建为如皋县民立中学。1928年,海月寺住持学峰在庙内创设六桥初级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师。他是师范毕业生,教导有方。平常不穿僧服,中年即留有长须,颇有学者风度。1938年春,日寇进占如城,六桥小学解散。三年后,六桥小学复课,改为完全小学,学生200多人。1949年7月该校停办。后来民办初级中学设于此。文化大革命”开始,民中解散,海月寺的佛像被毁,殿宇作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