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棒槌
尻参科海棒槌属动物
海棒槌主要分布在从辽宁到广东湛江,尤以黄海沿岸最为普遍;为环太平洋种,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智利和新西兰。穴居在低潮区沙内,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990m。
简介
海棒槌又名海老鼠,体为纺锤形,长约10厘米,后端延长成尾状。生活时尾长为体长的1.5倍,触手15个,各有四个指状小枝,上端2枝较大,生活时身体为肉色或带灰紫色,潜层在沙内生活,穴口常聚有一堆泥沙,附近有一凹陷,下面是它头部所在,采集时需敏捷。
分类信息
中文名称 海棒槌
拉丁名称 Paracaudina chilensis
中文门名 棘皮动物门
拉丁门名 Echinodermata
中文纲名 海参纲
拉丁纲名 Holothuroidea
中文目名 芋参目
拉丁目名 Molpadida
中文科名 尻参科
拉丁科名 Caudinidae
中文属名 海棒槌属
拉丁属名 Paracaudin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中等大,长约100mm,直径约3Omm,生活中充分伸展时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体为纺锤形,后端逐渐延长成尾状。体壁薄而光滑,略透明,常能从体外透见其纵肌和内脏。触手15个,各有2对侧指,上端一对侧指较大。肛门周围有5组小疣,每组包括小疣3个。波里氏囊和石管均为1个。呼吸树发达,石灰环各辐板有短而分叉后延部,各间辐板的前端有一尖的突出部。体壁骨片多数为四角形的十字形皿状体,它的穿孔比较规则,皿状体周缘有短而钝圆的突起,凹面或开口面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十字形横梁,穿孔小。生活时为肉红色或带灰紫色,酒精标本为白色。体为纺锤形,长约10厘米。后端延长成尾状,并带横皱纹。生活时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体壁薄而光滑,略透明,从体外稍能透见其纵肌和内脏。触手15个,各有4个指状小枝,上端2枝较大。肛门周围有5组小疣,每组包括小疣3个。石管和波里氏囊都是一个。呼吸树发达。石灰环各辐片的后端有一叉状延长部;各间辐片的前端有一棘状突出部。
骨片为多数略成四角形的皿状穿孔体,它的穿孔比较规则,周缘有伸向外上方的棘状突起,凹面或开口面有一规则或不规则的十字梁。生活时身体为肉色或带灰紫色;酒精标本为浅肉色、灰白色或白色。潜伏在低潮线附近的沙内生活。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
生活习性
动物通常穴居在低潮区沙内。身体朝下,尾部朝向表面。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潮间带到水深990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6 09: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类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