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桥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桥梁
海棠桥位于广西横州海棠公园内,始建于宋绍圣时期(公元1246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已有700多年历史。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是原县城往西部地区必经之桥梁。
史料
据《横州志》记载,横县建置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10多年的历史,比南宁市建置还早400多年(南宁建制始于东晋大兴元年,即公元318年)。千百年来,横县人民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有为纪念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而修筑的伏波庙,有传说明代建文帝避难达15年的应天寺,还有被贬谪编管横州的北宋词人秦观,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徐霞客也在横县驻足……重访古迹,温故历史,让人在感叹过去之余,激励自己奋勇前行。
历史背景
海棠桥,是海棠公园内现存最好的古迹,它横跨香稻溪,据《横州志》记载,“长虹饮涧,灵鳌架空”,“春涛秋潦,民无病之嗟;霁月光风,士有咏归之乐。”它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横州古八景中的“海棠幕雨”、“紫水呈祥”就成景于此。绍圣四年(1097年),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的北宋词人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而得名。秦少游在横州的一年多时间里,还在海棠桥附近设馆讲学,广收门徒,不少人士慕名求教。后来的淮海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这对横州以至广西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海棠桥与秦观
据介绍,秦观离开人世后,横州人民非常同情他、怀念他,明清两代,陆续为他重修了浮槎馆 海棠桥畔秦观塑像 图片来源:张蒲思恩
、海棠桥,修建了淮海书院、海棠亭、浮槎馆等,汇集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无数诗词咏唱流传。只可惜到现在大部分古迹荡然无存,惟有海棠桥依然保护完好,它已成为横州标志性景物。
其他传说
有关海棠桥还留下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其中《海棠公公捐土三尺》最为人熟知。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横州知州率众以石易木重修海棠桥。州府张榜募捐修桥,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是日,桥将成,众匠完工后待归,见一老者在桥旁边微笑,匠人便问其将捐何物。老者说:“我已老朽,何来钱物?愿捐土三尺,以表寸心。”众人视其老态龙钟,何来力气捐土,大笑其“力不从心”,各自回家。  次日,洪水暴涨,石拱桥被淹没在洪水中。
数日,洪水退去,石拱桥经受考验,桥面上增高三尺潮泥。匠人见桥已成,欢欣雀跃,回想洪水前老者捐土三尺之说,无不惊叹。
此后,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三尺,成了群众为修桥补路积极捐款捐物捐力的美丽化身。海棠桥桥面上的三尺土,虽然历经风雨,但现在到海棠桥依然看得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30 23:14
目录
概述
史料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