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母即一代清官
海瑞之母。清官代表海瑞的母亲和
孟母一样,也是个年轻的
寡妇。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偏远的
海南岛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号。
人物生平
尽己之力 助子清廉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曾是有名的官吏,但到其父海潮时已是平民,家境大不如前。海瑞四岁时,父亲海潮不幸去世,从此,海瑞便与母亲谢氏相依为命。海潮去世时,谢氏年仅二十八岁。自此,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勤俭持家和培养后代上来。
为使海瑞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他的学业提供条件,海潮去世后,谢氏以做女红为主,贴补家用,同时依靠亡夫留下来的十余祖田,过着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为让海瑞打下实的学业基础,谢氏肩负起本属父亲的责任,亲自教海瑞《
孝经》、《
大学》、《
中庸》等书。由于没有书籍,有着深厚学养功底的谢氏索性口授经书,让少年海瑞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在为海瑞挑选老师的过程中,谢氏又几经选择,反复比较,谨慎而严格,不敢有半点疏忽。谢氏悉心培养儿子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海瑞渐渐长大了。为了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民生,谢氏积极鼓励海瑞与底层民众打交道,切身体察民众疾苦,并让他学会通过现象分析事理。于是,少年及青年时期的海瑞在攻读诗书之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底层民众生活的调查。毫无疑问,此举对海瑞日后走上守廉治贪之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南岛是海瑞的出生地及早年生活的地万,这里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黎族分区聚居。黎族中的大多数居住在五指山区,汉族则大都居住在沿海一带。汉族和黎族都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而黎族人民头上又多了一层大汉族主义的迫害,处境更为艰难。连年的战争,使得海南岛满目疮痍,各族民众尤其是黎族百姓的生活更为穷苦潦倒,民族矛盾也异常尖锐。在谢氏的鼓励下,耳闻目睹此番情状的青年海瑞作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写出了一篇题为《治黎策》的文章。这篇文章客观描述并深刻分析了海南岛各族民众特别是黎族民众当下的生活状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黎族问题的建议,很有见地和新意。海瑞正是凭借此文,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了乡举。
谢氏欣喜于儿子的进步,对海瑞怀有更高的期望,对他的引导和教育也更严格了。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由福建省南平县教渝(正教官)一职提升为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其时谢氏跟随海瑞官职调动,一起生活己多年。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土地贫脊,民不聊生。然而淳安县又处于新安江边,乃水陆交通要道,朝廷使臣、来往官僚在此经过者甚众,都要求淳安县予以接待,所需银两不得不摊派到普通百姓头上,民众苦不堪言。
在日常生活申,谢氏已通过普通民众了解诸多实情,多次向海瑞说起此事,包括淳安县“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五分厘之税;贪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公正现象。谢氏还向海瑞分析眼下这种状况的利弊得失,讲得动情了,再联想自己昔日的艰难,好几回泪如雨下。海瑞全神倾听,一一记下,并向母亲保证,将此列为他任此地知县后的首办要事,非办妥不可。
很快,海瑞下令,废除了本地官员进京朝觐时,旅费及馈赠京官的礼金均由民众按里甲摊派的做法。他自己两次进京朝觐,轻车简从,有限的费用均由知府承担。接着,海瑞又废除了知县向出巡的巡按御史、分巡道、分守道等官吏馈送银两,且也摊派至各里甲的旧规。有人提醒海瑞,这样做,很可能会耽误自身的前程,丧失调升京官的可能性,毕竟向上行贿早成风气。海瑞愤满地反诸:“假使所有地方官吏都不行贿,是不是就没有人调升京官了?假使所有地方官吏都行贿,是不是就没有一个人降职或获罪了呢?”
谢氏对海瑞的做法十分赞赏。她对海瑞表示,即使是粗菜淡饭,即便偏居乡野,只要能坚守人格的纯洁,都是值得的。受到父母的赞许,海瑞坚定了守廉治贪的信心。他多次说过,在他周围的人中,唯有母亲的话语,是他必须倾听且老老实实地践行的。母亲的支持与否,往往起着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
不久,朝廷外差、国公张志伯带领兵部骑骑百余人,擎“奉天巡察”四字,自京城南下,假借巡察名义,一路勒索财物。沿途州县无不心惊胆战,无不送财以图苟免了事。得知张国公一行即将抵达淳安,海瑞在家中长吁短叹,不时握拳击案,恨不得立刻手缚前来的贪官。谢氏一方面劝慰海瑞须冷静处理此事,同时又提供计谋,提醒海瑞必须学会斗智斗勇。
张国公抵达淳安县后,手下旗牌官果然如狼似虎,抢先来到县衙,向海瑞索取财物。海瑞以对方“擅作威势,公堂谩骂,欺藐官长”为由,下令将其拘住,且送至张国公跟前。张国公大惊。海瑞随即从袖里取出一个算盘来,当众计算道:“国公一路而来,大约共有赃私三百余万!”张国公满脸羞怒,却也惧怕海瑞的这股认真劲头,明白纵然杀死对方,自己也不得干净。当海瑞反复强调体恤民情,且亲自为张国公一行便酒送行时,张国公只得顺水推舟,放弃在淳安县的勒索,空手而去。
事后,海瑞十分钦佩谢氏的计策,称母亲才是一位治贪的高手。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调任江西省兴国县知县,这一不升不降的安排,令海瑞颇有遭遇冷落之感。谢氏及时宽慰儿子,重申即使失掉升官的机会,也要保持守廉治贪的作风。海瑞很快平静下来,忙碌于民生政务。过了一段时间,江西总督胡宗宪忽派人来兴国调查,说有人反映海瑞为母亲祝寿,大开宴席,触犯了有关戒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得知海瑞确因母亲寿辰而办了酒宴,但仅仅是买了两斤猪肉,其他菜蔬都是海瑞本人闲暇时在衙后的空地上栽种所得。前来调查的官员不禁为海瑞的清廉所感动,预想中的惩处竟然成了一次没有形式的表彰!
海瑞再一次拜倒在母亲的身前。因为他原本念及母亲长年的辛劳和牺牲,想以宴请亲朋好友的形式为母亲好好地祝一次寿,谢氏坚决不允。谢氏认为,即使花费的是自己的钱,但知县的一举一动都被百姓看在眼里,容易被依然生活在穷困中的百姓误解和反感。最终谢氏只答应在家里小酌一番。海瑞彻悟,这正是母亲的谨慎和智慧之处。他知道,自己有了敢于直言、守廉治贪的名声之后,很多拥有权势的官员已瞄上了他,哪怕是一点点暇疵,都会被对方如获至宝地抓住,大做文章。而母亲此举,是在为自己解围,是在给自己作榜样啊!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海瑞奉调入京,担任户部主事,官阶仍仅为正六品。此时的嘉靖皇帝沉迷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长生不老秘方,对国家大事独断专行。就在这一年的阴历十一月,海瑞向嘉靖皇帝递上了著名的奏疏,直言要求皇帝承担朝廷和社会种种弊端的责任,改变自己的行为,并提醒皇帝长生不老秘方之类纯属无稽之谈。这份奏疏使龙颜大怒,海瑞被锦衣卫逮捕到东厂禁锢。这时的谢氏年事已高,闻此讯不免替儿子的生命担忧。然而,在谢氏给海瑞的书信和口信中,都一再的提醒海瑞不要轻言绝望,不要轻易改变自己。海瑞在狱中的十个月中,始终神色不变,饮食如常,他的这种勇于面对残酷现实的风度和精神,与谢氏的鼓励和抚慰显然是分不开的。
公元1567年初,嘉靖皇帝病逝,隆庆皇帝登极,海瑞被释出狱。他随即被破格提职,历任尚宅司承、大理寺右寺承、左寺承、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南直隶巡抚等职,官至正四品。在万历皇帝时期,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无论在哪一个职位上,海瑞自廉治贪的作风没有丝毫改变。这时的他,已成为一名无人不晓的大清官。他的公正执法使沉冤昭雪,使一批为富不仁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海瑞始终铭记着母亲对自己的恩泽,尤其是理想志向的引导和个人品性的造就。这一点,就连当时的官员也极为肯定。在海瑞担任南直隶巡抚期间,海瑞的上司就已呈请皇帝,给予谢氏“四品夫人”的头衔,以表彰她长久以来对海瑞的支持。尽管海瑞家庭生活尚有争议之处,但这应联系封建社会的具体情况来看。不管怎样,“海瑞之所以刚毅正百,其母亲的影响堪称首要”这一条早有的定论。可以说,海瑞母亲谢氏在严格要求助儿子守廉治贪方面,堪称楷模。
主要影响
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时期,海母就让他读《
孝经》、《
尚书》、《
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而且,海母还粗暴地捏碎了小海瑞天真无邪的童心,剥夺了他作为儿童的游戏权利。她不让小海瑞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嬉戏,而是“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小海瑞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所以,海瑞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甚至可能连笑都不会。在母亲怪异极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闭症,这导致他成人后也总是和别人相处不好。 海母用自己的强悍意志始终主宰着海瑞的精神世界,致使海瑞几乎成了海母的精神翻版。在海母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明显的自虐和他虐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海母和海瑞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
在海母残酷的教育之下,海瑞始终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还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
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
第二个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被赶出家门。
第三个妻子也在盛年之时十分可疑地暴死。而此前,他的一个妾也自杀身亡。海瑞的不幸婚姻和海母有着莫大的关系。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时还和母亲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铁腕之下,海瑞完全无法独立。
人物评价
没有人是完美的,或许我们觉得海母对海瑞生活的干涉有些过分,但是如果没有这位母亲,泱泱华夏神州大地的百兆子民还要等到哪一天才能找到像海瑞这样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从心底感谢这位伟大的母亲,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儿子过于严格。
正是因为海瑞这一性格的形成为他随后的一生带来巨大影响,也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展现出一片光芒耀眼的崇高精神世界。想想这些方面,不会再更多的责备海瑞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