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长江上游
金沙江支流
雅砻江支流
安宁河的支流。是
邛海湖水流入安宁河的出水河,起自邛海北端海口,流经西昌市区西部,纳西昌城区东河、西河两条主要河流的流水,向西入安宁河。海河全长大约15公里,流域面积74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53‰。主要支流有东河、西河、澜安河等。
干流概况
海河,是邛海湖水流入安宁河的出水河,起自邛海北端海口,流经西昌市区西部,纳西昌城区东河、西河两条主要河流的流水,向西经西郊乡、马道镇,在西昌市马道镇围墙村入安宁河。海河全长大约15公里(《西昌市志》称14公里),流域面积74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53‰。
水文特征
据昆明冶金设计院勘测,邛海1955年及1956年每年流入水量为5.33~5.56立方米/秒,总流出水量为5.22~5.32立方米/秒。据实测,湖水流出海河,1971~1974年平均流量为2.25~7.64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为0.7118~2.41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为1.4亿立方米流入安宁河,最枯水月为1974年3月平均流量0.19立方米/秒,最大水月也在同年9月,平均流量22.9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直接入海河水系
西河(彝语:依基依达):古称“宁远河”。发源于喜德县红毛梁子西坡呷五村,源头海拔3031米,在西昌市西郊发刁家湾入海河,汇集支沟125条,河道长度29.71米,流域面积165.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2.23‰,年平均流量2.4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68.2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9立方米/秒,是一条严重泥石流河。
澜安河(南安河),发源于喜德县红毛梁子南坡洛作山,源头海拔2650米,至西昌市西郊石堡子入西河,河长22公里,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47.6‰。
东河(彝语:莽基依达),古称“怀远河”。发源于昭觉县马姑梁子西北燕麦地,源头海拔3200米,在西昌市西郊乡张家屯入海河,汇集支沟97条,河道长度39.5公里,流域面积208.2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45‰,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97.9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8立方米/秒,流域内泥石流灾害严重。
东河(怀远河)、西河(宁远河),清道光年间有载是:“绿水源地,林木葱倩,溪流不溢”,仅“一步涧溪”。近百年来,流域内森林破坏殆尽,一有大雨,洪水泥石流即泛滥成灾,变成害河,严重危害西昌城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28~1990年62年间资料记载,两河即发生大的洪水泥石流灾害13次,死亡2256人,冲毁房屋292间,淹没农田7490亩,冲毁街道、桥梁、河堤8次以上,为国内少有的泥石流河。解放后飞播造林使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由解放时不到3%上升到47%,但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严重,洪水泥石流灾害仍有发生。
邛海水系
邛海,位于西昌城东南2公里,北纬27°47′~27°52′,东经102°16′~102°21′,湖区海拔1510~1700米。年降水量1039.3毫米,5~10月降水量可超过全年总量的90%。因降雨集中、强度大,源于湖区以南螺髻山的小河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于盆周,缩小了湖水面积。邛海是一个断陷湖,湖长10公里,平均宽3公里,呈西北—东南向,面积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34米。湖水总量3.2亿立方米。湖泊下游经海河,向西入安宁河。海河全长大约15公里。
官坝河,发源于昭觉县阿则母山谷,源头海拔2850米,在西昌市川兴集家村入邛海。汇集支沟5条,河道长度22公里,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历史上曾洪水泛滥成灾,淤积邛海。官坝河,也因民国时期流域内森林遭破坏而变成童山秃岭。1925年山洪冲毁农田400多亩,民房15户,1931~1949年洪水又冲毁两岸田地1600多亩,民房4户。
天鹅掌河,发源于西昌市大箐梁子山沟,源头海拔2160米,在西昌市海南乡钟楼村入邛海,历史上曾为洪水害河,淤积邛海。河道长11.5公里,流域面积4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64‰。鹅掌河,民国时已是一条害河,“洪水汹汹如赤龙飞舞”、“冲毁民间田庐不少”。解放后,飞播造林,山洪泥石流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流域内盲流人口增多,任意毁林开荒,洪水泥石流又开始发生。
治理开发
灌溉
兴隆堰建于民国元年(1912)(原名下坝堰、下坝河)。起水于安宁河东岸锅盖梁镇上小河边,到小庙乡鲁基村落水于海河,干渠35公里、支渠41公里,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锅盖梁、西乡、小庙3乡镇受益。1949年灌面9000亩,解放后经过多次改造整治,1990年实灌面积扩大到3.44万亩。
邛海为境内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集水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3.2亿立方米。湖滨居民自古以来利用海水灌田,但解放前灌面仅3000多亩,多采用简易提水工具抗旱保苗。每年秋末冬初在三个出水口(三条岔河)处,用木桩、竹篱笆、泥土作临时工程,作低坝拦截蓄水,到次年春耕用水时拆坝放水。洪水来时任其冲毁,以免沿海农田受涝。
为使工程兼具灌溉排涝功能,县水、电局决定设计并修建海口闸门、海河裁弯取直及海河、东河分流3个单项工程。其中海口闸门是将原3个出水口并为一处。闸门共5孔,每孔闸门净宽3米,最大蓄水深度1.2米,有效蓄水量1200万立方米,最大过水流量80立方米/秒,1976年11月动工,1977年5月全面竣工。至此邛海有了固定闸门控制蓄水与泄洪。到1990年邛海和海河沿岸还配套建设了电力提灌47处,装机63台,2417.5千瓦,使邛海蓄水工程灌面达2.95万亩,引水自流灌溉0.42万亩,市第二自来水厂从邛海取水供应城市和
居民生活用水。
堤、闸
海河堤。民国时期以疏浚为主,除泸川、下鲁基、黄家山两岸设置零星丁字坝外,无坚堤设置。而丁字坝造成两岸互相危害,纠纷频繁。1951年,鉴于下游河道曲折,冲刷严重,专、县农水部门采取裁弯取直5段,建丁字坝5座。至1974年,上游沿河两岸由所在单位建设,下游险段仍以竹石临时防护。1974年夏秋,东河洪水暴发,造成海河倒灌,沿海农田受淹8000余亩,公路水深近1米,汽车大修厂被淹。原因是海口诸岔淤积,海口至丁家坝河段弯曲崩塌,河道壅塞,尤以东河汇口处为最,沿海群众和社队强烈要求治理。
1974~1975年,进行勘测规划,改多口出水为单一出口,并拓宽河道断面,降低河底0.6米,将海口至丁家坝段河道裁弯取直。1975年开始治理,成立“西昌县治理海河工程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兼任指挥长,县属有关单位和受益区、社负责人参与治理,1977年5月工程结束,国家投资26.27万元(群众投劳在外),计新开河道1139米,拓宽河道1600米,建桥2座,建控制闸1座,分流堤450米。工程建成后海河排洪量由原26立方米/秒提高到65立方米/秒,至1990年,海河两岸已建堤防4.53公里,占海河全长(14公里)的32.56%。
控制闸。解放后,为解决经久、马道蓄水春灌和邛海沿岸汛期排涝,1976年冬,动工修建邛海控制闸。邛海控制闸位于刘家小桥,系开敞式毛条石混凝土结构,共5孔。每孔最大泄洪水深3.6米,闸顶梁安装
螺杆式启闭机5台。
水电
东河一所,西昌市西郊乡姜坡,装机容量1X320千瓦,引东河水,属西昌电力公司原老厂扩建。
东河二所,西昌市西郊乡姜坡,引东河水,装机容量2X224千瓦,属西昌电力公司老厂扩建。
东河三所,西昌市高枧乡徐凤田,装机容量1X720千瓦,1959年1月建成,引东河水,属西昌电力公司。
航运
解放前,从西昌城到泸山、岗窑、西溪、大石板、普格等地的路线,昔日分水路、旱路两条。水路从通海巷经洗鱼沟到石柱子再由马路至海边,乘船渡邛海分别到对岸。人民公社化后,船只归社,撑船之业被批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旱路已开有公共汽车,于是这条水路就少有人过往。海河原直流入安宁河,从瑶山桥起可通航至马头坎,盐中、南宁一带的木材,多数就扎筏下水运至瑶山桥码头,再搬运进城。1950年代修好西邛渠,海河水引入经久一带灌田,此水路断弃。
环境治理
海河月亮湖公园,是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项目东起海河挡洪闸,西至铁路桥,全长3.6公里。整个项目将建设依托穿城而过东西海三河水资源,拓宽部分河面,实施引水入岸,在海河下游段打造新的水上景观带,将邛海湿地和海河有效衔接起来,充分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旅游环境。完工后,海河左岸将形成一条长约3公里的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