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防潮闸
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海河防潮闸,简称海河闸,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湾海河干流入海口处,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功能的大型节制水闸。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1957年间,海水曾倒灌上溯到小刘庄一带,直接影响了沿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遇汛期河水泛滥,沿河地区又难免涝灾之苦。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上游修库蓄水、农田灌溉以及城市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海河的淡水逐年减少,河水咸化加剧。1958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修建海河防潮闸,主要目的是实现海河水“咸淡分家”。此项工程得到国务院批准,于当月开工。
修建海河防潮闸时,曾考虑到进入海河的船舶数量将大大增加,拟在新港船闸的右侧修建二线海轮闸一座。此闸原设计为8000吨级,长约220米,宽约26米,闸底深-9米,工程已开挖基坑,因缺乏钢板桩围捻和经费,1960年在国家缩减基建规模时停建。
渔船闸位于拦河堵坝右后侧。闸室采用矩形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闸既是渔船出入海河的通道,也具有防潮蓄淡作用,20世纪90年代废弃。
鉴于海河闸沉陷严重、老化失修,行洪排沥能力衰减,2014~2015年天津市水务局在废弃的渔船闸下游2公里处建设了一座设计流量为230立方米每秒的海河口泵站,并对渔船闸上下引河进行了改建,以辅助海河闸排泄洪沥水。
1999~2000年,海河防潮闸进行了加固工程。
2023年5月31日,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8孔上下扉闸门和16台启闭机安装调试完毕,标志着水闸主体工程在2023年汛前具备应急过水条件。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在原闸位对闸室、岸翼墙等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对上下游连接段结构进行加固修复及更新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工程总投资4.27亿元,设计防潮标准为200年一遇,设计排涝流量为1000立方米每秒。工程完工后,可消除水闸安全隐患,满足防洪防潮安全运用和海河干流综合利用要求,进一步完善海河流域和天津城市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为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工程于2021年9月启动。
2024年4月,海河防潮闸正式进入试运行。除险加固后的海河防潮闸,防潮标准、排涝标准分别提高至2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有效提升了海河下游地区水旱灾害防御应对能力。8月23日以来,由于流域大面积连续性降雨,海河干流发生明显涨水过程,海河防潮闸面临“洪涝潮”三碰头的严峻形势。23日至28日,海河防潮闸连续6昼夜赶潮提闸,累计调度运行14次,泄水2903.03万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海河干流河道水位,抵御了渤海地区较大潮情,保障了海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
建筑格局
海河防潮闸,简称海河闸,总长约188米,宽约64米,高18.5米,闸底高程为-6米(大沽口水平)。闸体为开敞式,设9个闸墩、8个闸孔、16扇闸门。闸孔净宽8米,每孔有两扇高5.5米、宽约8米、厚0.8米的平板式钢闸门,每扇重14.5吨,首尾相接,电动卷扬启闭。底部是20×20米的4块钢筋混凝土浇铸底板,周围打有8米长的木桩。防潮闸设计流量1200立方米/秒,上游控制水位在2.5~3.5米之间,稳性设计最低水位+1米。闸上设有3座桥:一是工作桥,长约90米,宽约3米,钢架π形梁结构,供工作人员维修、监测用;二是机架桥,钢架结构,长约90米,宽约9米,离地面高约7米,上置闸门启闭设备,共有电机16台、卷场机22台;三是公路桥,长约116米,宽约7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结构,沥青路面,限定荷载8吨。闸的两端建有控制楼,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铺就,雕梁画柱,古朴典雅。桥周围有4个圆式翼墙。
文物遗存
题词
1958年11月14日,朱德委员长视察天津港时为海河防潮闸题词:“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并亲笔题名“海河防潮闸”。
历史文化
海河水咸原因
天津被誉为“九河下梢”。华北地区的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白河、浑河、涞河等九大河流汇流成海河,最后流入渤海。海河是历史上闻名的灾害频发河流,海河流域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海河治理。海河下游河段原是一条受渤海湾潮汐影响的河道,每天涨落潮两次。海水涨潮时如遇上游来水不足,海水就会倒灌入河,使河水变咸。
海河防潮闸工程方案
海河防潮闸工程曾先后制定了9个方案。从施工技术考虑,最终选择旱地建闸。即在旱地先建成闸体,再从闸门两侧开挖引河。引河平均宽约250米,上游引河长约400米,河底挖到-6米;下游引河长约800米,通入渤海。在下游引河修建一座拦河坝,将原海河入海口堵死,让河水循新开挖的引河经防潮闸入海。拦河坝长约300米,高约13米,顶宽约15米。为了不影响当地渔船出入渤海捕捞作业,又在渔业村与东大沽之间,向东修筑一条长约1800米、宽约100米的引河,在河道上修建渔船闸。闸下河道辟为渔港,供渔船停泊入港装卸货物使用。
海河防潮闸工程由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组织施工。建闸及相关工程在当时来看规模浩大,挖掘土约方420万立方米,浇筑钢筋混凝土约23660立方米,抛砌石及杂石枕约15万立方米,使用的主要物资达50余万吨,总投资约1566万元。参加施工的除专业队伍之外,还组织社会各界十余万人参加义务劳动,施工现场最高日人数达5万人。整个工程历时l8l天,至12月底竣工。
防潮闸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河防潮闸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一是,防潮闸的建成,完全改变了海河潮汐河流的自然性能,使其成为受闸控制的渠化河道。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上游来水减少,工农业用水需求增加,利用海河蓄水满足城市需要的构想被证实只能是权宜之计。二是,建闸后潮汐动力基本消失,河流动力几尽,闸下纳潮量减少,淤积加重,闸门行洪能力不足。到20世纪80年代实际行洪能力只及原设计能力的一半左右。河道因缺乏潮汐动力冲刷,沉积日益严重,1959~1970年,年均来沙量140万立方米,约120万立方米积于河床,其中下游淤积量为20万立方米。1979年与1963年相比,河床普遍淤高1至2米,有些地段高达3米以上。泥沙的严重沉积,使河床变宽,深槽变浅,纵比降变缓,加之上游修库蓄水,下游建闸打坝保水,大大降低了海河水量的调蓄能力,致使大沽沙航道和海河航道的通航功能日渐衰弱。
文物价值
海河防潮闸建成后,使海河实现了“咸淡分家,保水泄洪”的设想,在一个时期内满足了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闸上的公路桥,沟通海河下游两岸,使天津港有了与海河南岸的陆路交通,增加了集疏运路线。作为一座泄洪、挡潮、蓄淡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闸,防潮闸自建成以来贡献突出,是治理海河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1月,海河防潮闸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海河防潮闸,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湾海河干流入海口处。
交通信息
自驾: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自海河防潮闸,路程约5.3千米,用时约1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11: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