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猫舰空导弹
英国肖特兄弟公司研制的近程低空舰空导弹
海猫舰空导弹是英国肖特兄弟公司研制的近程低空舰空导弹,分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
研发历程
1958年开始为皇家海军研制,1959年2月英国海军部和供应部将它正式命名为海猫,同年在法兰克福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该导弹的样品。1960年进行舰上制导发射,1961年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引诱号驱逐舰上完成了验收试验。1963年开始陆续装舰使用,分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基本型海猫导弹单价为2.3 万英镑; 带有高度控制装置的海猫导弹单价为2.8万英镑(1979年币值) ;一个带2枚导弹的双联装发射架价格为20万英镑。加装高度控制装置所需的测试设备总费用为9万英镑。现已停产。
结构布局
弹体的横截面略呈方形,头部呈锥形。气动布局为全动弹翼式,4片全动式弹翼在弹体中部靠前些,呈“╳”形配置,其前缘后掠角为60°;4片矩形稳定尾翼装在弹体尾部,呈“十”形配置,与全动式弹翼相差45°,其中2 片尾翼的翼梢装有曳光管。在每片弹翼前缘的第一层蒙皮下装有触发引信,在一对用以控制偏航的翼内装有指令接收天线。为了组装,各舱段采用弹翼销钉连接,整个弹体除发动机壳体采用焊接式高抗拉强度钢外,均由轻合金制成。弹翼采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材料,翼内充填刚性触变泡沫塑料,稳定尾翼采用增强塑料。由无线电指令通过控制可动翼控制导弹的俯仰和偏航。由由旋转弹翼的差动来实现弹体的滚动稳定。战斗部为连杆式,质量为15kg,装有高能炸药,由近炸引信或触发引信引爆。标准的近炸引信的有效作用距离不小于15m。
系统组成
基本型的海猫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一部四联装发射架和一套火控系统组成。海猫导弹采用四联装或三联装发射架。四联装发射架的中部安装有指令天线,导弹吊挂在发射导轨上,总质量约为4.7t。三联装发射架总质量约为2t。导弹由人工装填,重新装填4枚导弹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火控使用
基本型海猫作战时,由舰上探测指挥系统提供目标信息,操纵手目视捕捉目标,发现目标后瞄准并跟踪目标,当目标进入有效射程后,操纵手通过操纵手柄发出发射信号。2秒后,导弹从发射架上发射出去,飞出约300m 距离时,导弹出现在瞄准具的瞄准线上,操纵手借助导弹尾部的曳光跟踪导弹,并用瞄准具上的操纵杆修正导弹飞行的偏差。操纵杆的运动转化为无线电指令,修正导弹飞行航向。导弹接近目标后,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击毁目标。改进型海猫导弹使用GWS-21型、GWS-22型和GWS-23型火控系统。作战时,也是先由舰上探测指挥系统指示目标信息,然后ST801型跟踪雷达捕捉并跟踪目标,光学瞒准具也同时捕捉跟踪目标,目标进人射程后即发射导弹。此后的制导过程与基本型相同。海猫导弹改进型采用CWS-24型火控系统,作战时也靠舰上探测指挥系统提供目标信息。所不同的是由ST801型跟踪雷达和闭路电视系统一同捕捉和跟踪目标,共同完成自动跟踪和制导任务。必要时也可人工制导导弹
发展改进
1956年进行方案论证,1958年开始研制并签订合同,1960年进行制导发射,1961年进行舰上试验,1962年开始完成作战鉴定,1963年开始装备部队。
1969年闭路电视制导系统投入使用,代替了原来的光学瞄准具火控系统改为GWS-24型,实现了导弹自动跟踪和制导,将导弹引入瞄准线的时间从7s缩短到6s。从1971年起,将陆用山猫导弹的三联装发射架移到舰艇上使用,且大量采用了固态电路和元器件,缩小了导弹体积。1973年在海猫导弹上加装了高度控制装置,使其能够在离海面2m的高度飞行。1982年换装了新型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由亚音速提高到超音速。
技术特点
系统简单、便宜、可靠,火控系统采用了大量固态电路和元器件,使海猫系统小型化,采用了多种制导方式,使系统小型化,采用了多种制导方式,具备自动跟踪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导弹只携带很少的电子组件,简化了导弹结结构,降低了成本。缺点是导弹自动化程度较低,导弹飞行速度较慢,制导精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
性能介绍
弹长:1.48m
弹径:190mm
翼展:650mm
发射质量:63kg
作战距离:最大5.5km,最小300m
作战高度:最大5km,最小2m
最大速度:0.9马赫
反应时间:≥6s
制导体制:光学或雷达或电视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
服役事件:1982年,海猫导弹参加了马岛海战,但是没有任何战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3 13:57
目录
概述
研发历程
结构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