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汉语成语
海阔天空(拼音:hǎi kuò tiān k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玄览《题竹上》。
成语出处
唐·玄览《题竹上》:“大海(或作海阔)从鱼跃,长空(或作天空)任鸟飞。”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海阔天空”。
成语典故
王玄览是唐初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年轻时王玄览喜欢给人算命看相,很灵验,当时人们称他为“洞见”。30岁后喜读《道德经》,常常云游天下,回来后常感叹可共修长生之道的人太少了。50岁时,在至真观出家,当时来找他询问经义的人络绎不绝。60岁后,玄览常常恒坐忘心,人们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玄览在陟屺寺时,张璪为他画了古松,符载撰写了赞文,卫象题了诗。这三样在当时算是三绝。玄览却统统都抹掉了,说:“他们弄脏了我的墙壁。”有个叫僧那的弟子,常常上房掏家雀,刨墙熏老鼠,玄览也不责备他。有个叫义诠的弟子,四季只有一件布衫,一天只吃一顿饭,刻苦修行,玄览也不称赞他。有人不理解,玄览在竹子上题诗道:“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成语寓意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浩瀚;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广阔;大海因为宽容,有了浩瀚的海面;天空因为宽容,有了满天的星辰。老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们在感叹“海阔”“天空”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其包容万物的特质,在遇到矛盾、争执的时候,对他人多一些宽容和谅解。
成语运用
“海阔天空”指天地辽阔,无边无际。形容心胸开阔,无拘无束。形容议论或想象漫无边际,没有中心。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海阔天空”也作“天空海阔”“海阔天高”。
宋·吴文英《朝中措·题陆桂山诗集》词:“秋深露重,天空海阔,玉界香浮木落。”
元·虞集《寄王本斋》诗:“扬州何处好吹箫,海阔天空碧树遥。”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四折:“收拾了龙争虎斗心,结果了鹗荐鹏抟力,表明了海阔天高量。”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三:“但今出去许多年,海阔天空,知在何处,却要去寻,可不是做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一回:“天下那里有但辨方向,不论远近,向海阔天空的地方乱开炮的道理?”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后》:“天空海阔,随处洞中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平日在一切琐屑小节上本就不大经心。”
魏巍《火凤凰》九九:“船行在一丛丛芦苇间,就像穿过一道道绿色的胡同,而一旦穿过胡同进入大淀,霍然间海阔天空,又是一番天地。”
梁实秋雅舍小品·请客》:“大家雅兴不浅,谈锋尚健,饭后磕牙,海阔天空,谁也不愿首先言辞,致败人意。”
杨沫《青春之歌》一部十章:“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
逸闻趣事
张廷玉的父亲名为张英,出生于明朝末年,在清朝初年通过科举人仕,长期从事一些诸如编书、公文类的工作。
张英最初并不得志,但他为人厚重,待人和气,与同僚关系很好,又从不卷入一些是非之中,很得康熙皇帝的信赖。虽然在编写一些史书、撰写一些公文时,多次因为“不合上意”,而引得龙颜大怒,但他始终没有遭到太大的责罚,后来还被提拔为一品级别的大学士。
张英的家人曾与邻居争地,而邻居也有家人在朝中做大官。当闹得不可开交时,告到当地县衙,县令根本就不敢受理。于是张家就有人认为可以找张英来摆平此事,便修书一封,添油加醋一番,告诉张英,快来帮帮家里人吧。
张英收到信后,立即回了一封,具体回的内容,则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大为惭愧,并顿时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与其相争的邻居,看到张家如此举动之后,也是大为惭愧,也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两家从此交好。那空出来的六尺地,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了“礼让”两个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4:35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