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羽卿(1895—1975),1914年赴美留学,1918年获
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1930年再次赴美深造,师从
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康普顿教授;1932年回到上海,在
沪江大学任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许多学生后来在教育界和科技界做出卓越贡献,前复旦大学校长
谢希德就是其中之一;1947年出任
圣约翰大学校长;1952年圣约翰大学解散以后,任
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教授及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文革时期,涂羽卿受到批斗和关押,受到精神上及肉体上的严重刺激折磨,1972年被释放;1975年9月11日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
涂羽卿先生,中国
物理学家、
圣约翰大学校长、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以及中国基督教
三自爱国运动的倡导人之一。
涂羽卿回国后,担任南京
国立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7年时间。此后到上海担任
沪江大学物理主任。在上海,他还担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
1946年6月,颜惠卿博士代表
圣约翰大学校董会请涂羽卿出任校长。他上任后,在繁忙的校务工作外,还坚持讲授物理。涂校长以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华和儒雅的风度赢得师生们的尊敬。
圣约翰由
美国圣公会上海
教区主教直接控制,主教掌握一切大权。此时国民党发动内战,政府腐败不堪,全国学潮汹涌。美国主教要求涂校长镇压学潮,而涂校长则不顾强大的压力,坚持民主治校,保护学生。因此他与罗伯茨主教的矛盾日益加深。主教给纽约
教区汇报的信中写道:“我可以声明,圣约翰在涂校长领导下,对两个闹事学生采取纪律措施很不得力——我相信,我们有必要另找校长。”
1948年6月,涂羽卿被迫辞去了校长职务。涂校长辞职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立即请他担任总干事。1951年,他积极参加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响应
抗美援朝。
这时上海市长
陈毅接见了他,安慰了他,才使他思想稳定了下来。接着他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鼓励,更让他增强了对新中国的信心。后来他被调到上师大任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重返教育岗位,使他重新焕发青春。他夫人也被请到华师大教英语。他们生活安定,心情愉快。
“文革”开始时,涂老已
年逾古稀,他突然被打成“美国特务”,受到
红卫兵拳打脚踢,接着又被隔离审查,大冷天晚上,罚他戴着手铐站在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