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
新邵县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
涟源市、
娄星区、
双峰县北部,经
湘乡至
湘潭县北部河口镇注入湘江,境内全长185公里,沿途纳
孙水、
湄江、
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涟水是
湘江左岸的重要支流,位于湘江下游,其发源于
新邵县观音山南麓,由新邵县落马江进入
娄底市境内,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开发区、在娄星区梨头咀汇合孙水注入水府庙水库,经双峰县北部、湘乡市,于湘潭市西部河口镇注入湘江。涟水河全长185公里,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8.4立方米/秒,河流坡降0.46‰,娄底市境内涟水河流长85.85平方千米,控制集雨面积为4349平方千米,天然落差62.25米,河流坡降0.76‰,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00.02立方米,主要支流有
湄江河、
孙水、
测水等。
涟水,出新邵县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
涟源市三甲乡、六亩塘镇、蓝田街道办事处、涟源经济开发区、石马山镇、包围山林场、桥头河镇、渡头塘镇,涉及60个村(社区)。孙水、涟水均处于娄底市中心城区上游,是娄底市中心城区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
涟水,从山斗冲入
双峰县北部,经溪口、杏子铺、江口流入湘乡,于湘潭市西部河口镇注入湘江,境内流程15.7公里,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据工农电厂观测资料统计:1960 -1987年多年平均流量的69. 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1.92亿立方米(
水府庙水库大坝以上流域面积为3160平方公里)。1959年和1966年水府庙水库和韶山灌区洋潭引水坝先后建成,致使涟水在双峰境内几乎没有落差,对杏子铺、梓门桥两镇沿河两岸的农田灌溉、工农业生产用电、通航和养鱼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加剧了洪涝灾害。
主要支流
湄水,发源于
涟源市、
安化县高明镇,自北向南流,上游称蓝田水,至涟源市
湄江镇,纳西来的湄塘河(
湄江风景区在此),过
桥头河镇,至
渡头塘乡铜铃桥,注入涟水。
测水,大犁头嘴以上称湄水,属
湘江的
二级支流。是涟水的
一级支流。发源于
邵东县古塘冲,从青树坪镇钟旺村入
双峰县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公里,在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0.89,是县的主要河流。据双峰水文站观测资料统计,站址以上集雨面积1462平方公里。1959-1988年,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8. 089亿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水能开发及养鱼提供了有利条件。
孙水([氵孙]水),起源于
涟源市龙山,流经白马、茅塘、枫坪、杨市、水洞底等5个乡镇,经娄底市娄星区梨头咀,注入涟水。沿线共涉及267个村(社区)、37万余人。在涟源市境内全长41.92公里,占孙水河娄底段全长的43.4%;控制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占孙水河娄底流域面积的65.9%。白马水库位于孙水河上流,总库容6650万立方米,是娄底市中心城区应急和战备储备水源地及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水利工程
水库水电
涟源市湄江、人和水力发电站(简称湄江、人和电站)位于
涟源市湄江镇远利村,距
湄江镇政府3km,距县城区36km。坝址位于湘江水系湄水支流湄塘河上游。湄塘河发源于大江口,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40.35km2,坝址以上干流长4.2km,干流坡降115‰。湄江、人和电站装机五台,共1850kw,属小(2)型水电工程。湄江、人和电站建成于1980年10月。电站工程包括拦河坝、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机电设备等。拦河坝系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2m,坝轴线长36.0m,坝底高程228.74m,固定坝堰顶高程228.74m,溢洪采用全坝段坝顶溢洪。电站厂房位于远利村,厂房尺寸为26.8m×16 m×8m(长×宽×高),电站现安装5台水轮发电机组,最大水头为44.26m,最小水头11m,总装机2×500 kw+250kw+200kw+400kw。
大江口水库,位于涟水一级支流湄水河上游河段,距涟源城区47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防洪、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大坝坝型为圬工双曲拱坝,坝高82米,坝顶高程432米,正常库容4180万立米,死库容8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集雨面积102.2平方公里。大坝采用正堰式溢洪道泄洪,设五扇8×5.2米的钢板弧型闸门,最大泄洪流量达1187m3/s。水库承担着湄江镇、龙塘乡、桥头河镇和娄星区的防洪保安任务,保护下游近20万人口和207国道、安大公路及金环电解锰厂、涟钢等企业的安全。工程于1974年破土动工,1992年大坝竣工蓄水,设计灌溉面积12.8万亩,可灌溉本市伏口、湄江、龙塘、安平、石马山、蓝田、七星街、六亩塘等九个乡镇,解决我市石陶、四古等西北部干旱死角的人畜饮水问题。在防洪调度,抵抗水旱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双江水库,位于涟水二级支流井勘河中游,距娄底市区29公里,大坝集雨面积19.55平方公里,总库容114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035万立方米,死库容6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府庙水库,位于双峰县杏子铺镇,集雨面积3160平方公里,总库容5.6亿立方米,正常库容3.7亿立方米,死库容1.11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洙津渡电站,是韶山灌区综合利用工程之一,于1979 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厂房装有3台125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水头18.9米,年平均发电量1850 万度;发电尾水倾泻入涟水形成飞瀑,景观非常壮美。
白马水库,位于孙水河上游,始建于1958年,1972年配套运行,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05平方公里,总库容66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5500万立方米,死库容5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8.0米,死水位164.0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供水、旅游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的省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及四座副坝组成,其中大坝坝顶高程180.5米,坝高28.5米,坝长275米,为均质土坝;溢洪道设五孔钢丝网弧形闸门,最大泄洪流量1147m3/s。
引水灌溉
韶山灌区,韶山灌区是湖南省的大型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引水坝在湘乡洋潭,它拦截涟水上游集水面积5050平方公里(包括水府庙水库控制面积),逼使涟河水进入韶山灌渠。始建于1965年,1966年建成通水。灌区工程由蓄水枢纽、引水枢纽、渠道工程三部分组成,引湘江左岸支流涟水,通过5条干渠,连接401条支渠,干支渠总计长达1372公里,配套田间渠道8000多公里,灌溉双峰、湘乡、湘潭、宁乡、韶山、望城、雨湖7个县(市、区)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工程于1966年5月完工。6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为灌区通水剪彩,1978年,该工程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洋潭引水坝,位于
湘乡市南部重镇
虞塘镇洋潭,引水坝主要建筑物有滚水坝,坝轴长170米,坝顶高程66.6 米,有行人桥,方便游客与过往群众;有泄洪闸5孔,每孔净宽10 米;闸顶高程72 米。正常引水位66.5 米时泄洪流量2600 秒之方米;还有重力坝和大坝、电站及厂房、斜面升船机。坝上是水波浩渺、山水回环的洋潭库区,坝下是逶迤曲折的涟水。
大江口灌区,主要工程项目有灌溉输水干渠及支干渠、渠系建筑物等,灌区支干渠以上渠道总长为133.99km,其中总干渠6.75km,左干渠41.1km,右干渠23.85km,芙蓉支干渠18.8km,马头山支干渠24.70km,桥头河支干渠9.8km,湖泉支干渠9.49km。主要渠系建筑物共36处,其中渡槽14处,总长1429m;隧洞16处,总长8340m;倒虹吸7处。其他小型附建物包括渠下涵、泄洪闸、节制闸、人行桥等共136处。总干渠6.75km,毛渠已基本形成,并已衬砌0.7km,右干形成毛渠4.05km,衬砌0.5km,已完成蒿子渡槽、湄塘渡槽、蒿子隧洞、黄罗隧洞、杨柳湾隧洞、湄塘隧洞、后溪隧洞等渠系建筑物。
白马灌区,渠系工程地处涟源市西南丘陵区,设左右两条干渠和水洞底、常林两条支干渠,全长137.8公里,其中左干渠61.2公里,右干渠59.6公里,大小支渠105条,共长559公里。设计灌溉涟源市白马、茅塘、杨市、荷塘、水洞底、金石、枫坪、斗笠山等8个乡镇和娄星区石井、百亩、大科、万宝、茶园等5个乡镇的18.3万亩农田,干旱严重时还灌溉到双峰县洪山殿和蛇形山两镇近3万亩农田。实际灌溉21万亩,为娄底市的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及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湄江渠道,位于涟源西北部,始建于1964年11月,是典型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1971年建成配套。担负着湄江、龙塘、安平、桥头河4个乡镇5.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设管水站4处,分别为沃草站、双河站、峡山站、青山站。渠道全长120多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长15.7公里;中干渠3条,长33.1公里;引水渠2条,长3公里;一级支渠11条,共长71公里。2006年12月,在湄江镇吴家村新建引水渠1条,长400多米。
航道航运
涟水双峰县北部境内流程15.7公里。新中国成立前终年通航.石潭以下,汛期可通小汽船,以上仅行木帆船。.枯水期,船只常有搁浅触礁之虑。且筒车坝多,坝中航口仅可容舟,非熟练之船工不能行驶。新中国成立初期,几度整治,通航条件有所改善。1965年涟水中游修建水府庙电站,通航设施为2级船闸。翌年在洋潭建韶山灌区引水坝,通航设施为斜面20吨升船机。这些水利电力工程建成后,因蓄水发电,分流灌田,坝下航道只能靠放水送船。
支流
测水双峰县内流程65.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永丰至江口30公里水路终年可通小船。秋冬季节,水位下降,滩坝裸露,航行困难。主要滩险有41处,以绑潭最险,怪石嶙峋,水流受阻,波浪翻飞.船只常被撞坏,船工视为“鬼门关”。1955年10月,成立治河指挥部,首次组织人员整治侧水航道。此后,县帆船运输合作社组织船民对航道实行“亦运亦养”。1 964年修筑和平、郑家二坝,水位下跌,航道失修。此后仅邓家塘至江口13公里航道属韶山灌渠回水区,能季节性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