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
汉语成语
淡妆浓抹(拼音:dàn zhuāng nóng m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成语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淡妆浓抹”。
成语典故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紧邻杭州市区。“三面环山一面城”的西湖碧波盈盈,映照着沿岸的亭台轩榭、堤柳、尖塔,风景如画。自古以来,人们常以艳、妖、媚、秀、柔、嫩等词来形容她,赞美她如美人婀娜多姿、天生丽质、国色天香。
西湖早在汉代就已有记载,当时传说湖中涌现金牛,故称为“金牛湖”。后以湖在杭州城西面而称“西湖”。宋代的著名诗人苏轼,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也畅游了西湖,并写了首热情地赞美西湖晴日的湖光和雨中的山色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金光闪闪,十分宜人;但濛濛细雨中观赏湖滨山色,景色也非常别致。西湖什么时候去看都是美的呀!如果把西湖比作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西施,那最恰当不过了,你看她淡妆也好,浓妆也好,总是那么美丽,迷人。
成语寓意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到西湖游览,先是“晴”,后是“雨”。在世人的眼里,“晴方好”、“雨亦奇”,晴、雨时的西湖是两种美景。他曾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之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楚楚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可言。
成语运用
“淡妆浓抹”指女子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打扮。也比喻浓淡相间的景色。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宋·刘过《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词:“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色夺楚娃,美娇宋艳,淡妆浓抹,无不相宜。”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七二回:“原来妇人还没睡,才摘去冠儿,挽着云髻,淡妆浓抹。”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白云叟》:“晦犹奔走于道路,明即伛偻于戟辕,即有淡妆浓抹者,可能驾言出游,以适我愿乎?”
剑峰《祖国之恋》:“祖国,透过我的瞳仁你看到了什么?是敦煌飞天的曼舞轻歌,还是杭州西湖的淡妆浓抹?”
龚达发《创造美的环境》:“时届深秋,淡抹浓妆的文明城,迎来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工作会议的代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6:5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