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路西区党委决定将原在
寿县活动的十八团四连扩编为新四军淮西独立团。同年6月下旬,淮西独立团在拐集成立,团长李国厚,政委杨效椿。淮西独立团成立时共有300多人,200多支枪,隶属新四军二师。其活动范围大致是:北起淮河,南至吴山庙、合肥四十铺一带,东起水家湖,西至瓦埠湖滨。
淮西独立团成立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利用
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等生动活泼的作战形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经历了大小200多次战斗,粉碎了敌伪顽多次的“清乡”、“蚕食”、“围剿”、“扫荡”,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配合了地方党的工作,创建了寿东南抗日根据地,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干部和战士。到抗战胜利时,淮西独立团的武装已有一个连发展到6个连、1000余人枪的正规团。
皖南事变后,考虑到淮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941年夏,党派杨四虎率领80多人打回淮西。在几股势力的夹缝中,他们救群众,打鬼子,惩汉奸。鬼子、伪军、国民党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进行疯狂围剿。杨四虎等人重新确定了工作重点,深入群众,宣传我党抗日政策,对铁杆汉奸进行惩处,建立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他们机智勇敢地和敌人周旋,逐渐建立了抗日政权,并不断扩大。为巩固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我党政策,对外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扫荡,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表现出在民族危难之时,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和中华魂。对于国民党顽军,杨四虎采取打拉的措施,率独立团几次解了广西军之困,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深得国民党官兵的赞赏。到1944年,独立团已经发展到拥有1000多人和枪的抗日正规部队,他们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支援路东根据地,并在淮西不断克敌制胜。日本投降后,他们不顾国民党的阻挠,积极受降,最后冲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