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于2015年在原师范学院心理学系(2006年成立)的基础上,融合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了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2015年6月26日成立。该学院是一个文理交叉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学院、办学特点是重基础、高水平、前沿性、国际化、研究与应用并重。2018年12月,经学校学科调整后,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更名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办学历史
深圳大学于2015年在原师范学院心理学系(2006年成立)的基础上,融合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了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2018年12月,经学校学科调整后,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更名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2019年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在2023年上海软科全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6名;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中为内地第5,世界301+ ;USNews学科排名为国内17,世界306。由心理学科主要支撑的“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双双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目 前共有53位专任教师,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助理教授23人。专业教师毕业于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荷兰
格罗宁根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专任教师团队拥有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
学院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人数占96%,高级职称人数占57%,有海外学历或访学经历人数占60.3%。教师队伍中包含国家高层次 人 才3位,
珠江学者及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 尖人 才3人,鹏城学 者特聘教授1位,深圳市优秀青年获得者1位,其他深圳市高层 次 人 才30余位。
人才培养
以培养既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又能从事实际工作,或有潜力在相关领域内继续深造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国内领先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国家需求,特别是
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需求服务,建成与深圳市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目 前,在校学生800人;其中本科生467人,研究生333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及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依照本院教学及科研团队的多个研究方向,学院已分别建立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脑成像中心、脑电实验室、近红外实验室、经颅磁刺激实验室、感觉(疼痛)实验室、心理语言实验室、应激实验室、儿童发展实验室、运动与脑心健康实验室、正念实验室、睡眠实验室、心理健康实验室等47个专业实验室。学院申请获批有广东省情绪与健康创新团队、深圳市情绪与社会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脑功能与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儿童发展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重要研究平台。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广东省认知科学学会、深圳市心理学会均挂靠在本学院。
仪器设备:心理学院实验中心达到6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约1.24亿元(含学校大型共享设备)。其中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Siemens Prisma 3.0T)、脑磁图成像仪(Elekta Neuromag Triux)、高规格电磁屏蔽脑电系统、近红外成像仪、经颅磁刺激及导航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多导生理仪、眼动仪等一系列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前沿设备,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力的硬件支撑。
实习基地
众多优质实习基地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学生科研及职业发展等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支撑。心理专业实习基地目 前包括
南头中学、
南山外国语学校、南山教育实验集团所属中小学、
深圳市康宁医院、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等。随着心理学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心理学院的实习基地在不断增多,同时实习质量也在稳步提高。
所获荣誉
获得一系列重要的奖项:1、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章鲁楠
党委副书记:高亮
副院长:郭田友、李鹏
历任领导
李红:2014年9月-2021年2月,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院长
周永迪:2020年-2022年,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