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是深圳大学下属研究机构。
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创办于2006年7月,由庄锡华教授担任负责人,机构核心研究人员还有李凤亮教授、王晓华教授、李健教授和陈海静副教授。队伍人员总数8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3人。培养了研究生19人。
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一是文艺美学,该方向着力于探寻文艺审美规律,建构与完善文艺美学学科体系;阐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学意涵,关注新时期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塑。二是比较诗学,其特色是发挥国际化人才优势,注重诗学元典解读;凸显东方诗学研究,着力宗教诗学阐发;回应全球文明对话,聚焦重大前沿问题。三是古典文艺学,该方向以诗骚传统为基点,阐发古典诗学的精神本源;以文论范畴为基点,阐发古典诗学的义理内涵;以审美心理为基点,阐发古典诗学的文化精神。
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要承担了以下几个科研项目:一是由李凤亮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二是由庄锡华教授主持参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传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整体观》;三是由李健教授主持参加的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四是由王晓华教授主持参加的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体性理论视野中的身体美学建构:主体论身体美学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西方现代美学局限研究》。
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已有不菲的研究成果。其中,李凤亮教授的《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钱超英教授的《诗人之死——一个时代的隐喻》获得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暨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艺奖(文学理论批评奖);王晓华教授的《超越主体论文艺学》获得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陈海静副教授的《受动性与马克思早期的人学思想》获得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新人奖。并且,出版著作近十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数篇。另外,主办了“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及学科建设研讨会”、“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讨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等国内大型学术会议。
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将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规划好中心的研究重点,初步确定中心将在未来三年加强下列三个方面的研究投入:(1)积极回应当代国际社会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和出现的新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对关乎当代人类文化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立体透视和全面阐发,注重学科研究的现实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突出人文关怀,彰显批判精神;(2)重视文艺学学术传统和学术渊源的传承性研究,在继承前代学人研究理路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跨越;(3)关注市场经济对当代国人的审美品格的影响,研究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创作实践中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发挥好中心学术骨干的引领作用,实行团队攻坚,提高本中心学者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的发表频度和二次文献率。组织专家对学科点老师近年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评审,积极向学校有关部门推荐资助出版。
第三,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努力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学术含量,在研究生教育中继续贯彻兼顾本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研究生文化视野的开拓与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文艺学教材建设,强化精品课程建设。
第三,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未来三年计划独立或合作召开一到二次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为了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引领学生走向国内外学术前沿,学科还将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一流学者前来讲学,为研究生介绍前沿性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