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镇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辖镇
深渡镇,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地处歙县东南部,东与昌溪乡武阳乡相邻,南与小川乡、森村乡相连,西与坑口乡、徽城镇毗邻,北与北岸镇、霞坑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94.0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深渡镇户籍人口为22987人。
历史沿革
唐至宋,属孝女乡。
元至清,隶属三十一都、三十六都。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深渡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设深渡镇和安定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设深渡镇、安定乡,隶属深渡区。
1952年8月,设深渡镇和定潭等14乡,隶属深渡区。
1958年10月,隶属北岸公社。
1959年2月,隶属漳潭管理区。
1961年,设定潭公社隶属深渡区公所。
1972年3月,设深渡公社。
1983年3月,撤销公社设立深渡乡。
1984年底,撤乡设立深渡镇。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定潭、棉溪2乡并入深渡镇。
2004年12月,漳潭乡并入深渡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深渡镇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深渡、大茂、定潭、约源、昌中、淮源、九砂、绵潭、漳潭、漳岭山、漳村湾、三源;下设27个居民小组、13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深渡镇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深渡社区、大茂社区、九砂村、定潭村、昌中村、约源村、漳潭村、漳村湾村、漳岭山村、三源村、绵潭村、淮源村,镇人民政府驻深渡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深渡镇地处歙县东南部,东与昌溪乡武阳乡相邻,南与小川乡、森村乡相连,西与坑口乡、徽城镇毗邻,北与北岸镇、霞坑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94.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深渡镇境内大部分山脉属于天目山余脉,为扇形分布的低山与少部分丘陵。山势陡缓不一,西高东低,呈西东走向。境内最高峰彭泽尖,海拔830米;最低点九里潭新安江谷底,海拔115米。
气候
深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年平均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7月。
水文
深渡镇境内主要河流有棉溪、昌溪,皆自北向南注入新安江。新安江由北向南,自坑口乡入境,流往武阳乡,境内长15千米。
自然灾害
深渡镇主要有旱灾、水灾、地质滑坡等灾害。水灾主要发生在6—7月,较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9年7月5日。旱灾主要发生在8—9月,较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8年,河水断流,塘库干涸,农作物严重受灾。
自然资源
深渡镇境内主要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地表自然水与蕴藏较深的地下水资源。
2011年,深渡镇有耕地面积4147亩,其中水田1974亩,旱地2173亩。
人口
2010年末,深渡镇总人口249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57人,城镇化率12.3%。另有流动人口764人。总人口中,男性12928人,占51.9%;女性11986人,占48.1%;14岁以下3338人,占13.4%;15—64岁18835人,占75.6%;65岁以上2741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4873人,占99.84%;有苗、布依、傈僳、土家、黎、白6个少数民族,共41人,占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2人。
2017年末,深渡镇常住人口为21678人。
截至2019年末,深渡镇户籍人口为22987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深渡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5万元,增值税504万元,企业所得税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40元。
2012年,深渡镇财政总收入达2368万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3万元,同比增长49.5%;招商引资达2.2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9627.2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73元,同比增长15.4%。
2019年,深渡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深渡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593万元。
深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06.5吨,其中谷物885.5吨,玉米621吨。经济作物以茶叶等为主。2011年,茶园面积15691亩,茶叶产量456吨;桑园面积2708亩,蚕茧产量105吨。
深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0800头,年末存栏4643头;家禽饲养量4.1万羽,上市家禽3.4万羽。2011年,水产品产量215吨。
工业
深渡镇形成以化工、丝绸、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增加值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41%。2011年,企业32家,职工1120人。
商业
2011年末,深渡镇有商业网点23个,职工578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金融业
2010年末,深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深渡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3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10所,在校生479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49人,专任教师6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深渡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藏书4600多册;农家书屋12个,藏书2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文艺创作人才达20人以上。2011年末,体育场地2处。5个村建有篮球场,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深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门诊部(所)2个;病床7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8张,固定资产总值794.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8人,其中执业医师28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3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807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6%。
社会保障
2011年,深渡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0户,人数440人,支出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6%,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8户,人数1123人,支出99.1万元,比上年增长50.1%,月人均73.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0人。社区服务设施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深渡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所6个。征订报纸、期刊0.8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0%;移动电话用户0.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03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深渡镇有自来水厂1座,供水深渡、大茂两个村。2006年起,逐年发展饮水工程,全镇有10个村新建饮水工程,受益村民达75%以上。
2011年末,深渡镇有园林绿化面积10亩。
交通运输
2011年,深渡镇境内县级公路2条,大阜至深渡公路长9千米,南源口至深渡公路长30千米,乡村公路4条,长约35千米。拥有黄山(深渡)至千岛湖水上交通运输线1条,长约36千米。
历史文化
深渡镇因新安江与昌源河水深,两岸行人与物资过往凭渡船而得名。
地方特产
深渡包袱,徽州风味小吃之一,实为水饺的一种,形似混沌,但个头大于混沌而小于北方水饺,形状酷似外出人所背的包袱,因此而得名。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旅行,创制出一种在馄饨皮上放上馅,卷包成如商人背负的包袱形状的小吃。这种小吃因为保持了徽菜原汁原汤的烹任技术,吃起来特别鲜嫩、香美。“深渡包袱”配汤食用,入水锅煮熟捞出,馅中有火腿、香菇末,汤中除放熟猪油、酱油外,还有猪油渣末、葱、蒜、姜末,是一种方便的美味小吃。
深渡毛豆腐,徽州名菜之一,以其皮嫩味美而深受五湖四海宾客的喜爱。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恒温恒湿的条件,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秋冬季节较多。但由于制作工艺的改善,保鲜技术的进步,夏天也可尝到。食用方法:油煎,放入60克左右食用油,煎至两面黄色并起皱时,调低火候,放入葱末,蒜末,辣椒酱等。
著名人物
姚琏(1301年—1368年),又名廷用,字叔器,渔梁人。弱冠师从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胡炳文(号云峰)。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文学举为池州路学学正,旋授太平路学教授。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征召为幕属,后擢理问所知事。时值参政董抟霄收复杭州,进军徽州、饶州。姚琏进献《讨伐十策》,董抟霄大奇。后以病辞官,隐居歙南深渡凤池岛,人称“凤池先生”。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领兵十万,经宣城至徽州。召故老耆儒,问以政事,赐尊酒、束帛,授官不就,事见明太祖御制《五伦书》。后摄紫阳书院山长,与宋濂、孙道安等名流友善。渔梁姚氏宗祠承泽堂(俗称上姚祠)存有“龙兴召对”匾(今藏歙县历史陈列馆)。著有《凤池山房集》、《一懒翁稿》。卒葬姚柏湾。
朱启銮(1914年—1990年),化名张又新,深渡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天津南开中学、上海光华大学高中部、北京大学学生党团支部书记。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奉派加入上海慈善团体。抗日战争期间,加入淞沪抗日游击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赴南京负责开辟中共年地下党工作,对南京地下党组织建立及发展贡献极多。渡江战役前夕,圆满完成向江北解放军总前委传送敌军江防部署重要情报任务。建国后,历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南京市委常务委员及宣传部长、苏州市副市长、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全国太平天国史学会顾问、江南诗词学会顾问、南京市陶行知研究会顾问。
李济仁,男,汉族,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出生,深渡定潭村人,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张根桂(1908年—1957年),又名跃粉,耀彩,字祥森,歙县定潭人。家世业医,远祖张立仁(1550年—1598年)创劳力伤寒末药,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之功。根桂12岁随父学医,20岁时即名噪故里,认为舌征、脉象反映人体气血阴阳邪正,擅治伤寒、热病、时病,喜用经方大法,并常以针灸,草药辅之,治疗危重急症用药峻猛,或味多,或量重,剂大力专,往往一剂奏效,人称“张一帖”。并创立劳力伤寒末药四季加 减法,因时论治,疗效更佳。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深渡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参考资料
深渡包袱.贵池政府网.
李济仁.中华中医网.2011-03-0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06: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