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园林
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布局的园林
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园林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全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简介
一般情况下,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备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类似上述两种不同形式规划的组合即为混合式园林。在实际中绝对的自然式或规则式是少见的。一般在园林的主要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多采用规则式;在较大面积的供游览、休息的部分采用自然式。这样可以集两种形式的长处而避免其缺点。
混合式手法是园林规划布局主要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同空间环境地形及功能性质要求有密切关系。园林内地势平坦、面积不大、无甚种植基础、功能性较强的区域常采用规则式布置,若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较多,树木生长茂密,以游赏、休息为主的区域,则可结合自然条件进行不规则式布置,以求得曲折变化,有利于形成幽静安谧的环境气氛。
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旅大市斯大林广场园林、南京中山陵、沙市烈士陵园、江陵历史文化名城东门风景区城标广场园林。其特征如下:
(1)地形地貌:平原由不同标高的水平线及平缓的平面组成;在山地、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组成。
(2)水体:园林内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整形水池、壁泉、喷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以大量的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不仅个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均衡设计,而且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的均衡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的主轴和副轴系统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几何形的,边缘为建筑群、绿墙、林带或构筑物所包围,道路平面的剖面为直线或单折线组成。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植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等。
(6)其他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多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
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古典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现代新园林如北京陶然亭公园、上海虹口鲁迅公园、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广州越秀山公园。其特征如下。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园林内水体的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亦多为自然的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构成连续序列布局的主要导游线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5)种植设计 园林内种植不成行成列,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错落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植以孤植树、树丛、树群、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绿墙和模纹花坛。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林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的模拟,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其他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的尚采用山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塑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景线集中的焦点上。
世界园林的发展
从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看,可以将世界上所有园林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发展: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到古印度、古阿拉伯和古摩尔人帝国,都修建了优美华丽的规则式园林。这些园林,虽然历经战乱,但一直被继承或模仿,严谨规则的园林风格未变。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园林发展达到顶峰,形成了“法国式园林”的风格,后来延续发展成“巴洛克式园林”风格。
自然式园林发展:自然式园林也叫“风景式园林”,这种园林风格始于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文王就建造了方园70里的御园“灵台、灵诏”。以后各朝的统治者都修建独立的御园,用来养花、种果树和饲养禽兽,同时使皇家的住宅园林化(皇宫内有御花园、花草树木、水池、假山和廊榭等)。从汉代开始,人们受老庄学说“菲薄人为,返求自然”的影响,注重仿效自然景色,创造人工的山水树石风景,以“回复自然”和“创造自然”。隋唐时期,园林和盆景都很洗练、以少胜多,突出树石丘池的自然美。唐代以后,在园林中加进了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民间也广建私家园林。明清两代,园林和盆景艺术达到鼎盛时期,皇族与官商富贾都热衷于造园,认为只有园林和盆景艺术才能创造最美的境界。清代,我国建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万园之园”———圆明三园,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古代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或记录,如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隋朝的《东都图记》,唐朝的《艺文类聚》(居处部),宋朝的《都城记胜》和《洛阳名园记》,明朝的《园冶》、《一家言》,清朝的《红楼梦》等等。这些著作对于我国和外国的造园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汉、唐时期,中国的园林和盆景艺术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又通过丝绸之路,由马可·波罗及其他欧洲人的介绍,中国的园林风格又传遍了欧洲,英、法、德等国都修建了不少中国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发展:混合式园林是在公元19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它是在一个园中,同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园林艺术手法来设计建造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现已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回复自然”、“创造自然”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中国园林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与感受,以唤起人们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中国园林是对大自然景观的模拟,它与文学、绘画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意境和情怀;中国园林经常追求文学或绘画中所描写的境界,将诗情画意变成具体的现实场景。苏州的拙政园、西园,上海的御园,北京故宫的皇家御花园等都具有代表性。
西方式园林从人工化太强,太刻板,逐渐向“接近大自然”的方向发展。公元19世纪末,英国人埃·霍华德(E·Howard)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并绘出设计图。到了公元20世纪,法国大建筑师勒·柯比西埃(Le·Corbusier)和美国大建筑师弗·莱特(F·L·Wvight)等提出绿化城市和住宅的主张,进行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居室绿化、广场和街心公园绿化、公共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绿化和劳动场所的绿化,以适应现代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受到了普遍地欢迎和肯定。
在西方国家,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习、研究中国园林和盆景艺术,认识到中国造园艺术的真谛,即人工仿效自然,但不刻板、造作;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在精神实质上吸取自然和表现大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10 13: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