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洞摩崖造像
四川省泸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洞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平清村,开凿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是由数百尊石像组成的摩崖石像群。
历史沿革
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清凉洞摩崖造像修凿。
198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队鉴定为明代摩岩造像。
文物特点
清凉洞摩崖造像是由数百尊石像组成的摩崖石像群。清凉洞摩崖造像分布在长50米,宽4.5米,距地表1米的红砂石质崖壁上。从东向西共42龛,均为拱形龛,横向排列。29~31号为主龛,3尊座式佛像,龛高2.5米、宽1.55米、深0.4米;佛像高1.3米,肩宽0.6米。17号为最小龛,高0.1米、宽0.07米;均深浮雕。洞下方有山门,坐北向南;山门墙高6米,长9.3米,宽0.7米;门高1.95米,宽1.15米。
文物遗存
清凉洞摩崖造像现存龛窟42龛,共计222尊造像。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清凉洞摩崖造像系明代民间工匠艺人雕刻的造像群体,历经风雨洗礼仍保存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时代变迁与社会文明发展的记录者,见证了数百年间川南政治、文化、经济的更迭,彰显出较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清凉洞摩崖造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大大小小的造像龛窟分布错落有致,布局工整,单个造像形态独树一帜,阴柔的线条刻画出生动形象人物性格、装饰,是对明代以前造像雕刻艺术的传承,又符合明代时期清新脱俗的鲜明特点;同时,采用高浮雕佛像与浅浮雕龛窟纹理相结合,重点突出人物造型、神态,又以华丽、细腻的背景做映衬,使得龛窟与造像融合为一体,是川南罕见的规模庞大的艺术创作,丰富了四川石窟艺术的内容,对研究川蜀地区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价值
造像文化作为数千年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佛教文化由北向南传播,而清凉洞摩崖造像既继承了北方的佛像人物神态,又赋予南方特有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南方地区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体现了数千年间南北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保护措施
1986年,清凉洞摩崖造像群被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清凉洞摩崖造像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清凉洞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清凉洞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马岭镇平清村。
自驾:从泸州市出发经成渝环线高速—厦蓉高速—广成线—Y523—平青村—清凉洞摩崖造像,全程大约80千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物特点
文物遗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