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清华最早的工科系之一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下属的一个教学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
历史沿革
机械工程系渊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
1932年夏,清华大学成立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归属工学院管理。机械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设置了3 个学科组, 即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
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机械工程学系随清华大学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办学。
1946年,随学校迁回到北京清华园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并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取消学院建制,同时机械工程学系分为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
1960年,机械制造系分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以热加工专业为主。
1978年,机械制造系更名为机械工程系,以冷加工和精密仪器专业为主。
1971年,机械工程系改称精密仪器系。
1984年,精密仪器系改称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1988年,机械工程系部分教师转入学校新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96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联合成立机械工程学院,之后工程力学系、热能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也分别并入机械工程学院。
2001年,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和机械工程系部分教师转入学校新成立的工业工程系。
2012年,由原机械工程系和原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中机械工程学科的教职工组建新的机械工程系。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所拥有的本科生专业为“机械工程”。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建设有1博士后流动站,2个全国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方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领域:机械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管理
全国重点学科: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学科在中国国内学科评估为A+,2020年英国QS全球机械学科排名为14。
师资力量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教职工人数共计168人,其中在职教授48人,副教授7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人。另有82名在站博士后、128名合同制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另外,还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专职)、温诗铸(专职)、雒建斌(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专职)、柳百成(双聘)
国家级教学名师:申永胜
北京市教学名师:季林红李德才曾攀(名单不全)
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带头人:黄天佑)、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申永胜)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带头人:黄天佑)、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申永胜)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的特色专业点;建设有5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程专业于2009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16年通过了ABET认证(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的专业认证)。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近年来,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名博士生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系部荣誉
2020年3月19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被教育部、国家语委授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和成形制造三个学科方向,设有摩擦学、设计工程、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形制造、成形装备与自动化等6个研究所,并建有1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企业建立了3个联合研究中心。此外,还与德国亚琛大学建立了“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兄弟院系建立的“生物制造与体外生命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科研成就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面向机械工程的国际学科前沿,又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IC装备以及生医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先进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摩擦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微纳机械学与摩擦学、表面界面理论与技术、机械零部件与密封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故障诊断技术、生物机械系统与康复工程、智能制造设备和控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IC制造装备、制造系统自动化与数字化、成形制造理论及计算机模拟仿真、重型装备设计与制造、成形过程监测控制与智能化、激光加工与微纳加工、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近年来,机械工程系在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超低下压力平坦化装备、超精密光刻机工件台、航空大型复杂部件装配与涂装机器人、重型模锻/挤压装备、焊接转子等重大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在纳米摩擦学、界面减阻、转子动力学与故障诊断、细胞三维打印、电子束增材制造等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成果。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每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科技开发项目等几百项。近五年,发明专利授权894项,发表论文2700篇,SCI近1400篇,科研经费2019到系经费3.1亿元。
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与美、苏、日几乎同步,并获国家科委新技术奖;1960年代参加完成了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池壳的焊接制造任务,与企业合作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真空电子束焊机、第一台60MN 自由锻液压机、第一台劈锥铣等;1970年代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15MN热等静压压机,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等剪应力缠绕理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系徽主体图案为齿轮,主体图案中嵌入有“机械工程系”中文名字和英文简称“ME”文字,数字1932代表建系时间,下方为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清华大学名称,系英文全称“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环绕外圆,外圆沿用了清华大学校徽的圆面。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参考资料
教学概况.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研究生招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16: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